7所,在校生達到3356人。對這類學校,日本殖民當局從政治上、思想上嚴格控制校長、教員,對學生主要灌輸日本文化,推行奴化教育。日本還向各公學堂派遣日本教師教授日文。殖民當局還設立5所日語學校,專門招收中國學生,共有354人,培養為日本殖民統治服務的各方面人員。
日本二次侵佔青島後不久,仿照其在北京設立“國立新民學院”的辦法,開辦“新民塾”,成立“青年訓練所”,培養所需的偽職人員。在此基礎上,於1939年6月11日成立了北京新民學院青島分會,北京新民學院的院長、日軍中將佐藤親自到青島參加成立典禮。
青島學院舉行接受日本天皇賜金儀式(1942年)
日本侵略者加強對學校進行統治和監控。偽市政委員、後來擔任偽市公署輔佐官的村地卓爾在偽學務委員會成立時說:“欲求中日親善與東亞和平,必須先從改革教育著手。”《青島教育週刊》第1卷第22期第19頁,1938年。他們在扶植起偽政權後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恢復或新設各級各類學校,向青少年灌輸附日賣國思想,強迫學習日語,接受日本文化。自1938年3月起,恢復了市立中小學和私立學校。但“為根絕抗日教育及徹底使其明瞭新教育之方針,並慎重教員之銓衡計”,《青島教育週刊》第2卷第15期第12頁,1939年。向各中小學校派駐了教育指導官,中等學校2名以上,其中一名擔任副校長,市區小學每校一名,郊區小學則由一名教育指導官兼任一校或數校的“指導”工作。日本副校長和教育指導官在學校中掌握實權,指導監督校務,監視師生思想言行,打擊破壞學校中的抗日活動,中國籍的校長對他們只能唯命是從。
為培養奴化教育的師資,1938年底在市立中學內附設特別師範科,教務部長和日語教員均為日本人。特別師範科“以王道精神為一貫之教育宗旨,使其確認中日滿一體不可分離之關係及民族協和之精神”,“使其確認更生新中國之姿態及振起東洋本來之道義的觀念……使其深切認識與友邦日本之關係”,“使其深切認識對於時局及防共之必要,理解黨化教育及三民主義教育之弊害至為要務”。《青島教育週刊》第1卷第23、24、27期,1938年。“特別師範生畢業之後……所擔任之學科系以日語為主,目的為使中國第二代國民,人人均有學習日語之機會。因其所負之任務與中日兩國之親善關係甚大,故其所受之待遇亦頗優厚。”《青島教育週刊》第2卷第1期,1939年。由於特別師範科所在的市立中學校舍狹小,難以滿足日偽培養所需師資需要。1941年;日軍將其佔據的戰前的市立女子中學校舍騰出一部分,設立師範學校,由日本人靈田壽雄任副校長,掌握實權。開學典禮時,興亞院青島出張所所長、日本海軍大佐緒方真記,日本總領事高岡,偽市長趙琪及日偽高階頭目均到場“祝賀”。
日偽在青島實施奴化教育的典型,當屬東文書院。其校長李仲剛抗戰前即在青島創辦私立東文書院,教授日語和古文。因公開鼓吹媚日賣國,被青島市國民政府通緝,學校也被查封。青島淪陷後東文書院重新開張,以“教授中日言文以融洽兩國青年之感情為宗旨”。1939年由日偽“名流”組成校董會,由偽市長任董事長,日本人木村兵三任副校長,增加了中學部,以教授日語和古文為主,教師半數以上是日本人,稱日語為“國語”,中國語為“國文”,主要教文言文,生物、化學等課程也是用日語教,連《古文觀止》也要用日語講授,自然科學課程僅上1學期。夜學部設日語專修科和華語專修科,分別對中國學生教授日語,對日本學生教授漢語。1941年又增設日語研究科。1916年由日本人吉利平次郎創辦的青島學院,此時已發展為商業學校、實業學校和紘宇女子學校3部分,均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兼收中國學生。此外,日本人設在青島的1所醫科專門學校、2所中學和5所小學,也招收少量的中國學生。在這些日本學校上學的中國青少年,更要接受日本教育。日本軍政府還把日本中等學校定為培養基層軍官的學校。在這些學校上學的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一樣,接受日本軍國主義“忠君愛國”思想教育和法西斯軍事訓練,培養武士道精神和等級觀念,時刻準備“為大東亞聖戰獻身”。在日本學校裡,日本侵略者雖然把中國學生當成日本人一樣來教育了,但在人格上,中國學生卻比日本學生低一等。日本人瞧不起中國學生,罵他們是“亡國奴”。
教育侵略日本對華教育侵略(10)
此外,日本侵略者還設立各種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