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章 方案

任俊傑和許詠,外邊也有許詠的貼身小廝把著。

“坐吧”

“哦...”

許詠坐在案桌前,瞥了任俊傑一眼,敲了敲桌子,微笑道“你之前跟皇上說的那件事,內閣已經商議好了,方案也得到了皇上的認可,計劃在九月初一昭告天下,明年全國開始實施”

任俊傑一喜,笑問道“真的?”

許詠搖頭一笑“那還有假?皇上在老夫面前還誇過你,不過你可別洩露了風聲啊,這件事別讓第四個人知道,傳出去對你不好,其他三名閣老也不知道這想法是你提出來的”

任俊傑露出一絲笑容,重重的點點頭說道“學生明白,一定爛在肚子裡”

緊接著,任俊傑又詢問道“老師,那具體的方案是怎麼樣的?”

於是乎,許詠便啦啦啦的跟任俊傑說了他們內閣對於任俊傑之前在皇帝面前說的“火耗歸公”“高薪養廉”這一套治貪組合拳的最終量定方案。

這是一套治貪腐敗的政策,若是有人知道是任俊傑提出的,那任俊傑可就會成了眾矢之的了,畢竟這是個得罪人的活。

之前杜修弘他們問任俊傑面聖時,跟皇帝聊的什麼,任俊傑也都含糊其辭的略過,不過後來許詠也問任俊傑這個問題時,任俊傑卻都一五一十的說了。

因為跟杜修弘他們說也沒啥用,有可能還會洩露出去,跟許詠說就不一樣了,他是個有話語權的主。

(在明朝中期之前,朝廷的稅收都是以實物來納稅的,比如糧食穀物什麼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商業的進步,商人們對於笨重且數量多的銅幣越來越不滿,開始傾向於金銀交易,可惜的是元明之前,國內的白銀開採數量少,不管白銀的需求有多大,大傢伙依舊擺脫不了對銅幣的依賴。

直到元朝進行了全世界的貨幣交易,大量白銀流入華夏,明朝剛好趕上兩波熱潮,一個是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闢,另外一個就是隆慶開關,大把大把的白銀流進來,民間開始頻繁使用白銀交易,後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明確規定,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再也不用實物納稅了)

大魏自太祖登基以來,就實行開海重商政策,開闢新航道與外面世界的番人通商,民間商事繁華,大量的白銀流了進來,一直到了先帝時期,白銀已經基本上在民間流通了。

由於白銀氾濫加上官場貪汙成風,先帝聽從內閣大臣的建議進行了改革變法,內容與明朝的張居正相似,也就是將所有賦稅總歸一條,合併徵收銀兩。

這項政策有好有壞,好的是簡化了稅務的徵收,統一稅率,方便了徵收稅款,這就極大的防止官員從中貪汙。

因為在之前用實物納稅的時候,都是地方官派收稅小吏下鄉來收的,這其中就會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它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比如說這個米,怎麼每顆都不一樣啊?反正就是各種挑剔,計量的鬥具還有很多門道呢。

使用一條鞭法,簡化程式就完全杜絕了這種情況。

壞的是火耗問題,就是百姓使用碎銀子納稅,那麼官府就得重新熔鍊成官銀,再上繳國庫。但在重新熔鍊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所損耗的,所以地方官又有名頭向百姓徵收額外的火耗費了,這也叫“耗羨”。

沒有一個政策是十全十美的,有的只是適合當下的政策。改革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什麼時候出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補救,而不是質疑前人。

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張居正無疑是為大明續命幾十年,要不然萬曆哪裡能搞三大徵?

張居正死後出現的銀貴谷賤,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予評論。就如以上所說,沒有一個政策是十全十美的,只有適合當下。

大魏和大明的國情也大不相同,現在大魏要治貪汙,就要從火耗入手,實行火耗歸公。

火耗歸公就是將原來地方官從百姓那裡徵收的火耗費,全部上交給朝廷。

那火耗費歸官員和歸朝廷,出錢不都是百姓嗎?結果不還一樣嗎?還真不一樣。

比方說,朝廷原本是要收1兩稅的,但是地方官直接收了2兩稅,自己賺了1兩不說,百姓又怨聲載道,罵的是朝廷,好處倒是給地方官賺了。

如果實現火耗歸公,哪怕你收上來10兩,那也全都是朝廷的,官員啥好處也沒撈著。

加上你要敢貪一分,立馬就治罪,傻子才會去收高得離譜的火耗費。這樣無疑有效解決了地方官橫徵暴斂的弊政,也減少了百姓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