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皮耶斯特瓦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她的父親珀西是一位越戰老兵,而她的祖父則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高中時,皮耶斯特瓦就擔任了後備軍官訓練隊的隊長。但是高一時,她就結婚並生育了兩個孩子,這中斷了她的從軍計劃。2001年3月30日,離婚幾個月後,皮耶斯特瓦報名參軍,在斯蒂爾堡接受了入伍訓練。

皮耶斯特瓦死在納西里耶,作為一名戰士。政府給予的評價是一枚銅星勳章;第一夫人勞拉·布什的造訪;贈與她兒子布蘭登和女兒卡拉的教育基金;還有鳳凰城的兩個地標——斯闊峰和斯闊峰高速公路也被用她的名字重新命名(這個決定得到了印第安族群的擁護,因為“squaw”這個與印第安有關的詞彙本身帶有侮辱性);而作為母親,布蘭德和卡拉對她的評價只有等到將來才會知道。

2003年4月12日,皮耶斯特瓦的遺體被運回美國並安葬在霍皮族印第安人保留地。

戰爭,並沒有讓女人走開。

他們為何而死

在伊拉克陣亡的美軍當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並非出生在新大陸,不是喝著可樂,吃著漢堡,聽著HIP…HOP長大的。在他們乘坐運兵船或者運輸機抵達伊拉克的時候,有些人甚至都沒有美國國籍。

來自美國國防部檔案:戰死者(6)

何塞·安東尼奧·古鐵雷斯,22歲,海軍陸戰隊第1遠征部隊第2營一等兵。古鐵雷斯出生在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很小就成了孤兒,他的童年是在瓜地馬拉的街頭流浪中度過的。14歲那年,他跟隨一群非法移民越境進入墨西哥,然後穿過墨西哥進入了美國。也許是因為年齡太小,古鐵雷斯沒有被遣送回國,而是被接納成為美國公民,並在加州接受了大學教育。2002年3月他加入海軍陸戰隊。服役僅僅1年後,2003年3月21日,古鐵雷斯戰死在伊拉克港口城市烏姆蓋斯爾近郊。

他是第一批在伊拉克陣亡的美軍士兵,美國不是他的祖國。

古鐵雷斯的養母諾拉·墨斯奎拉說,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建築師,然後把他的妹妹從瓜地馬拉接來。

孫明,美籍華人,20歲加入美國陸軍,

20歲的孫明有兩個願望:一是參軍;另一個是取得美國國籍。2006年3月,他實現了第一個願望;10個月以後他的第二個願望也實現了——但卻是在他死後。

他在拉馬迪陣亡幾天後,一份追認孫明為美國公民的證明檔案也鄭重交至孫明父母的手中。

孫明1995年8歲時隨同父母從中國移民美國。高中畢業時還不是美國公民,也還未拿到綠卡,所以還參不了軍。於是孫明進入了一所當地的社群大學讀書。綠卡辦下來後,孫明甚至沒有告訴家人一聲就報名參了軍。在科羅拉多州的卡森堡接受了基本的訓練。8月中旬,孫明在受訓僅2個月後,就被派往伊拉克。

2007年1月9日,孫明所在小隊在巴格達以西的拉馬迪巡邏時,突然遭遇一小股伊拉克武裝分子襲擊,戰鬥中孫明中彈身亡,年僅20歲。他也成為首位在伊拉克戰爭中陣亡的中國籍士兵。

在1月22日舉行的葬禮上,美軍代表授予孫明父母銅星和紫心勳章。一份追認孫明為美國公民的證明檔案也鄭重交至孫明父母的手中。

到底有多少像孫明和古鐵雷斯這樣的亞裔和拉美裔美國士兵在伊拉克陣亡,沒有人統計過,更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是為什麼要把自己置於這個星球最危險的前沿,他們身著美軍作戰服,手持M4突擊步槍為美國而戰,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從法律意義上講根本不是美國人,他們的死亡難以定義。

戰爭就是殺戮

戰爭是一面多稜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你可以從國際政治的角度出發去分析伊拉克戰爭背後的深層原因;也可以從軍事技術的層面觀察伊戰對戰爭形態本身的影響;甚至可以全憑個人好惡選擇支援哪一方。但不論從哪一個角度,都請不要認為戰爭是勝利的水兵在巴黎街頭擁吻美貌護士的浪漫故事;也不要認為戰爭是金戈鐵馬、裂土封疆的英雄傳奇。當生命的個體在戰爭中每一秒都面對不可預知、不可掌控的命運,每一秒都有可能被大口徑狙擊槍子彈轟掉腦袋,被炮彈炸成兩截,這與浪漫、傳奇沒有任何關係。

2003年,《滾石》雜誌的特約編輯埃文·賴特隨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營參加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的最前沿進行了“嵌入式採訪”。在六個星期時間裡,埃文·賴特乘坐一輛沒有裝甲的悍馬車,與海軍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