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做到。孔子以前,中國人思想上一向主要以占卜和獻祭為中心,實質上,是沒有道德準則的;孔子的觀點代表了中國人思想上一個根本的新起點。因此,他是中國文明中前所未有地開始專注於道德價值的偉大倫理傳統的創立者。
儒家學說取得了非凡成功。一個原因,它在道德上為當局和社會不平等所作的辯護,很受統治者和富人歡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則為現狀提供了較純粹的世襲權力更牢固的基礎,從而,對改善政治和社會關係起了不斷的促進作用。儒家學說取得成功,還因為它合乎時機。它為中國和東亞大部分地區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準則,並作了合理說明。結果,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充當中國文明的基礎。到20世紀中葉,蔣介石總司令還竭力鼓吹恢復儒家道德標準,以支撐其反對共產黨人的民族主義政權!
中國文明始於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以上這些因素也許都是解釋自那時以來中國文明的連續性所必不可少的。中東的歷史有著明顯不同: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傳播了新興的希臘化文化;穆斯林的征服引起了種族、語言、文化以及宗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