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8章 咱慢火燉,丞相便是朕的磨刀石!滅國之戰,生死存亡,箭已在弦!

老劉確實有些迷糊了。

就衝馬謖這篇策論,足以證明其才智不凡。

況且聽丞相你的口氣,似乎對這個馬謖很瞭解,也認可其才華。

往昔丞相你看重欣賞的人才,不都是極力推薦我重用的嗎?

比如陸遜,魯肅,龐統,徐庶,乃至於前不久的法正。

這些人,你不都是力主我重用,委以重任的嗎?

怎麼到這個馬謖這裡時,就風格忽變,勸我不要揠苗助長了?

還說什麼有可能毀了馬謖!

這就有點嚴重了吧。

劉備心下驚奇,遂問道:“丞相何出此言?”

蕭方一聲輕嘆,也不好明說。

馬謖這個人嘛,大才確實是大才。

能被小舅子諸葛亮看重,能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種高明戰略的人,能是庸人嗎?

不過人才也要分門別類的。

馬謖這種“紙上談兵”型別的人才,天生就是吃參謀這碗飯的,你把他帶在身邊給你出謀劃策,時不時就能給你迸出幾道奇謀妙策來。

可你要對他委以重任,令他獨擋一面,甚至是統軍上陣,那就是用錯了方向,早晚會誤大事。

當年的失街亭,斷送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不就是血的教訓麼。

其實在看人這方面,當年的老劉就比諸葛亮準,看出了馬謖“不堪大任”。

這也是當年老劉手底下就一個荊州,人才基本都侷限於荊州一隅,所以才能接觸到馬謖這樣的年輕一代,才有機會看出馬謖的虛實。

現下老劉卻坐擁天下九州,麾下謀臣武將遍及九州數十郡,凡是能進入老劉法眼的,哪個不是當世頂級人才。

馬謖這樣的“小角色”,若非是吃了科舉制的福利,以他現在這種年紀,根本沒機會進入到老劉的視野當中。

老劉空有識人之能,事先沒有接觸過馬謖,自然不知馬謖“難堪大任”。

“這個馬幼常,出身於名門,自小便聲名在外,性子中難免有些自負。”

“如今又一朝魚躍龍門,成了我大漢首次科舉的狀元,可謂是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他性子本就自負驕傲,又成名太早,出道便為巔峰,太過順風順水,難免會滋生其驕傲自大之心。”

“這樣的人,陛下理當先磨練其心性,慢慢調教栽培,待時機成熟再加重用也不遲。”

“否則若重用太早,必會揠苗助長,難保他不會成為又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蕭方給出瞭解釋。

馬謖非但不是庸才,且絕對是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但在蕭方看來,馬謖缺的不是智謀,缺的實踐歷練,缺的是經驗教訓。

當年歷史上的馬謖,出道就一直跟在諸葛亮身邊,做的全是出謀劃策的參謀工作,實際上根本沒有多少統軍作戰的實操經驗。

結果初次領軍,就被諸葛亮委以重任,率軍去鎮守街亭,阻擋當時的曹魏第一名將張郃。

別說是馬謖,就算是年輕時的諸葛亮,在沒有實戰統兵經驗的前提下,對上張郃這樣的老兵油子,都有極大的機率會翻車。

所以蕭方才會吸取歷史的教訓,給出了對待馬謖的最優解:

咱們溫火慢燉,不著急。

反正馬謖年輕,有的是大把青春熬。

反正大漢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還沒有急迫到需要馬謖這樣的年輕一代,提早出來挑大樑的的地步。

“朕明白了,再好的寶刀,尚需磨礪方能削鐵如泥。”

“這個馬幼常,朕知道該怎用了。”

“丞相你就是最好的磨刀石,這馬謖嘛,狀元朕還是點他,就讓他先入丞相的幕府,和那鄧艾一樣,交給丞相替朕好好打磨吧。”

劉備說罷硃筆一揮,批下了馬謖狀元及第。

大漢第一科舉,就此圓滿結束。

得到進士身份的才俊們,盡皆量才任,實充到朝廷和州郡各缺口。

九州計程車家寒門,也因切實看到了參加科舉的好處,對朝廷和劉備是更加擁護支援。

科考結束,已是初冬時節。

秋收結束,大漢九州今年風調雨順,各州多喜獲豐收,糧庫內收上來的糧賦是堆積如山。

萬事皆備,伐秦之戰旋即提上日程。

事實上,就在劉備還都洛陽,舉行科舉的同時,伐秦的各項準備已經在緊鑼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