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
劉備猛抬起頭看向蕭方,眼神中透著陌生意味。
蕭方微微點頭,示意老劉繼續看下去。
劉備遂懷著強烈的好奇,緩緩翻開了帛卷。
“科舉,以科考而舉士,名為科考…”
接下來的洋洋灑灑千餘字,蕭方將科舉制大體輪廓,為老劉描述了出來。
其簡而言之,就是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定人才的優劣,進而擇優取士。
不管你是考明經也好,什麼明算也罷,還是什麼策論,反正就是以考試成績,來做為選官的唯一依據。
這科舉制最大的優勢有兩個。
一者為公平。
管你是士家豪姓,還是寒門庶族,甚至是販夫走卒,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為朝廷所用,就能做大漢朝的官,你就能吃上皇糧。
如此一來,就杜絕了士家豪族,利用自己的家世背影,來壟斷做官的權力,進而杜絕了士家之中,那些肚子裡明明沒貨,卻憑藉家世輕鬆做官的繡花枕頭。
同時也確保了寒門庶族的上升通道暢通,給了他們施展抱負才華的希望,讓他們不致於自詡空懷大才卻報國無門,從而對朝廷心生怨恨。
這科舉制的第二個優點,則是相較於九品官人法,確保了天子牢牢抓住選官大權。
九品官人法的選官之權,乃是控制在所謂中正官手中,而中正官天然便為士家所壟斷。
那麼選出來的官,自然只會出自於士家,被選中之人,亦會視中正官為恩主。
這選官大權,久而久之,便為士家壟斷,與天子無關。
科舉制則不同,管你是寒門還是士家,誰都沒有權力提攜舉薦誰為官,一切但憑科考成績說話。
而科考最後一輪還設殿試,由天子親自主持。
前一輪的會試,乃是各州精英們聚集於京城一較高下。
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方有機會參加殿試。
而天子則透過殿試,成了這些大漢朝最頂尖精英們的恩師。
天子既為君,又為師,還是“中正”,三位一體,你不效忠天子你效忠誰?
“妙哉,妙哉!”
“丞相所創這科舉之制,勝於那九品官人法十倍,當真乃千古奇法!”
劉備看明白了科舉制的優勢,不禁驚喜若狂,拍案叫絕。
諸葛亮也好,田豐法正也罷,眾臣們無不驚奇之極,皆是猜不出蕭方到底獻上了什麼選官良制,竟能讓天子激動到如此地步。
這選官之法,在天子看來,竟然還能勝於九品官人法十倍?
“眾卿,來來來,一起參詳參詳丞相這科舉選官之法。”
劉備索性將帛卷鋪展在了龍案上,召呼眾臣一同上來圍觀。
一幫大漢朝最聰明的人,便捋起袖子,你推我擠的紛擁圍上,瞪大了眼睛細看起來。
片刻之後,大殿再次沸騰,熱議紛起。
“以科考來定品,選拔賢能之士為官,為朝廷所用?”
“妙啊,丞相此法確實是精妙絕倫,如此便能做到無論寒門士家,盡皆量才錄用。”
“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舉啊!”
諸葛亮的喝彩之聲,率先響起在殿中。
“嗯,丞相此科舉之法,堪稱完美。”
“此舉不僅能為朝廷選擇賢能,還能避免士家之中虛有其表者濫竽充數,確實是兩全其美的完美之制。”
“這科舉制,如陛下所言,確實十倍於那九品官人法。”
田豐也捋著半白鬚髯,不住的點頭贊和。
在他看來,天下英才多出於士家,就算是以科考形式來定品選官,榜上有名者也會以士家子弟為主流,不必擔心被寒門庶族搶了飯碗。
而以田豐的剛正秉公,自然也不希望士家中的繡花枕頭們出來做官,禍害了朝廷。
同時這選官大權,牢牢掌握在朝廷,掌握在天子手中,也符合田豐忠君的價值觀。
這般一權衡,這科舉制在田豐眼中,自然便成了完美之制。
“丞相竟能創出這等千古奇法,真乃天縱之才也。”
“正今日終於親身領教了丞相的非凡所在,正心悅誠服!”
法正也是嘖嘖贊服,向著蕭方一揖。
劉備則一拍案几,哈哈笑道:
“好好好,丞相,你又為朕解決了一樁心病!”
“這科舉制當真是堪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