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次日上午,齊亞諾已一蹶不振。與希特勒進行第二輪會談時,對義大利無力參戰一事他隻字未提。他那傑出的辯才一下子不翼而飛了。令譯員施密特驚詫的是,“他像摺合小刀一樣給摺了起來。”昨日之冷靜而決斷的政治手腕已不復存在了。元首向他保證,英法兩國決不會因為波蘭而打仗。對此,齊亞諾只洗耳恭聽,無動於衷。“從前,當我們的看法與你的相反時,你常常是對的”,齊亞諾說,“這一次,我想,你也許比我們看得更加清楚。”
幾小時後,齊亞諾便沒精打彩地坐飛機回家了。“我回羅馬去了”,他在日記中寫道,“對德國人,對他們的領袖以及他們辦事的方法反感透了。現在,他們已將我們拖進一項我們並不需要,且有可能連累政府和整個國家的冒險中去了。”
齊亞諾走後不久,赫塞便被令在薩爾茨堡的一家旅館裡與裡賓特洛甫見面。外長呆呆地看著寫字檯,足有十分鐘,然後才抬頭陰鬱地對赫塞說:“我剛從元首那裡來”,他說,“不幸的是,他不準備討論張伯倫的建議。”他此處係指威爾遜的建議。“他的意圖完全不同。張伯倫的建議不會被拋掉。到時我們再提它。”他指示赫塞立即飛返倫敦,並把耳朵放靈點兒。
“元首意在玩險牌。他能否成功,這我不知道。反正,我們不想與英國開戰。危險嚴重時要及時遞個訊號給我們。”
希特勒向齊亞諾流露出信心十足,但這實在是演戲。實際上,他對斯大林遲遲不願達成協議之舉深感憂慮。有報告說,不久前,一英法聯合代表團到了莫斯科,與蘇聯人舉行的成功的談判即將結束。這又加劇了他的疑慮。實際上,俄國人並無心進行談判,因為他們懷疑盟國是在玩弄他們。首先,英法這個代表團,本可以在一天內抵達莫斯科的,結果卻花了6天時間:他們坐的是客貨兩用輪和火車。其次,一個高階英國官員帶的證件又不全;當談判最終走上正軌時,英國人又似乎沒有心思:建立共同防禦納粹的戰線,蘇聯主動提出,它將提供136個師,而英國只願出11個機械化師和5個步兵師。
由於全然不知這些,德國元首便令裡賓特洛甫給克里姆林宮增加壓力。舒倫堡與莫洛托夫匆匆進行了會見。8月15日晚,外交委員莫洛托夫對德國大使舒倫堡之所云洗耳恭聽,卻對問題未作出迅速回答。首先,他說,有幾個問題應該明確。例如,德國是否願意向日本施加影響,讓它對蘇聯採取不同的態度?德國是否願意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如願意,有什麼條件?
希特勒急不可耐,未再深思熟慮就令裡賓特洛甫立刻與莫洛托夫達成諒解。這樣,他便把為事態的發展定步伐的主動權交給了對手。斯大林立刻抓住了這個有利時機。他透過莫洛托夫之口回答說,在簽訂政治協議前,必須首先簽訂經濟協議。裡賓特洛甫以再次請求舒倫堡速辦作為回答,並指出,經濟協議的第一個階段業已結束。他的指示幾乎是歇斯底里的。他說,下一次與莫洛托夫的會談必須“著重地……為早日實現本人的俄國之行作出努力,並恰當地反對俄國人可能提出來的新的反對意見。在這方面,你必須牢記這個決定性的事實:德波之公開衝突極可能早日發生,因此,我們便對我之立刻訪問莫洛托夫具有最強烈的興趣。”
斯大林明白,每拖延一小時,對希特勒而言都是痛苦的(也許,斯大林的探子已探得了9月1日希特勒這個限期)。於是,他便令莫洛托夫在下次與舒倫堡會談時(8月19日),與通常一樣,採取拖延戰術。這樣,儘管舒倫堡一再懇求採取行動,外交委員莫洛托夫依然逐點進行冗長的辯論。但是,在舒倫堡走後半小時,蘇聯人突然改變其戰術:莫洛托夫又想把舒倫堡請回克里姆林宮。他於當日下午很晚時才來到克里姆林宮,但一進門他便明白,莫洛托夫有好訊息給他。在向舒倫堡表示歉意、不該為他帶來諸多不便後,莫洛托夫說,他剛被授權將一份互不侵犯的條約草案交給他,並將在莫斯科接待裡賓特洛甫先生。當然,他並未解釋說,英法蘇之軍事談判已陷入僵局,斯大林已失去了對西方的所有耐心。也許,他歷來就有意與希特勒結夥,只是把與英法之談判作為一種手段,以便從希特勒那裡得到更有利的條件。
即使如此,俄國人還是小心謹慎地從事。莫洛托夫告訴舒倫堡,只有在他們的經濟協定簽字後一星期,他才能接待裡賓特洛甫;如今天簽字,那就是8月26日,若明天籤,那就是8月27日。希特勒想必曾帶著複雜的心情閱讀舒倫堡的報告——對可能簽訂這份條約表示高興,對斯大林堅持先簽經濟協定表示憤慨。這比訛作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