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爛鐵陳列在地上賣掉。”皇帝聽了大笑,寫了“買賣破銅爛鐵”六個大字賜他。⑥這不是皇帝的幽默,而是對杭世駿的奚落和嘲弄。杭為金農營葬,正是賣破銅爛鐵的時候,這種古道熱腸,實在令人感動。

金農死後,他的思想藝術成就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秦祖永在《桐陰畫論》裡甚至說:“金壽門農,襟懷高曠,目空古人,若展其遺墨,另有一種奇古之氣……,真大家筆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樣的評價,對金農來說,已是身後事了,而對後人,卻是永遠會研究下去的課題。

注:

①原件藏唐雲先生處,影件見《支那墨跡大成》第五卷。

②施蟄存:《金石叢話》。

③張舜徽:《愛晚廬隨筆》。

④參見《中國佛教》(二)《佛馱跋陀羅》條。

⑤楊鍾羲:《雪橋詩話》三集卷六。

⑥參見龔自珍:《杭大宗逸事狀》。

附:葉衍蘭《清代學者像傳·金農》

金農字壽門,世稱冬心先生,又號司農,浙江仁和人。好古力學,工詩文,造語超越流俗。精鑑賞,家藏古書畫甚多,觸於即辨真贗;又收金石文字至千卷。癖嗜硯,藏佳石一百二十方,自號百二硯田富翁。精篆刻,所作印章古勁絕倫。性好遊,足跡半天下。客維揚最久。年五十有三始學作畫,涉筆便古,脫盡畫家之習。初寫竹師石室老人,號稽留山民。繼畫梅師白玉蟾,號昔邪居士。又畫馬,自謂得曹韓法,趙王孫不足道也。又寫佛像,號心出家庵粥飯僧。其佈置花木,奇柯異葉,設色尤古,非復塵世間所睹,皆獨出己意為之;有問者則曰,貝多龍窠之類也。所著有冬心詩鈔行世。無子,妻亡後僑寓揚州,不復作歸計。未兒病卒,其喪葬皆故交及門弟子經理之。

第七章 七閩老畫師

——黃 慎

在“揚州八怪”以“布衣”終身的人物中,黃慎的情況是頗為獨特的。別人首先是“士”,並想進而“入仕”,後來出於自願或不自願的原因,才成為職業畫家的。黃慎一開始就是不為士人所重的畫工,後來出於自覺的努力,才躋身於“士”——有文化的職業畫家之列。比起那些人來,黃慎的出身苦得多,藝術起點低得多,突破自己艱難得多,取得的成就也就令人矚目得多。

一、“揭帛傳真”作畫工

黃慎,初名盛,一作勝,字恭壽,一字恭懋,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與金農同庚,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出生於福建寧化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寧化位於閩江上游與江西的交界處,背靠翠華山,是座四季樹木蔥鬱、景色優美的縣城。

黃慎(當時應該叫黃盛)出生時祖父母還健在。父親黃維嶠,字巨山,是個窮得養不起父母的讀書人;母親曾氏,是位勤懇善良略識詩書的婦女。生有四個子女,黃慎居長,下面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七歲起,黃慎在家從父親認字、習字、讀童蒙課本,接受了最初的啟蒙教育。

黃慎12歲那年,父親為了養家活口,離開家鄉到湖南謀生。豈知一去不返,兩年後竟客死他鄉。父親外出的時候母親29歲,以此推算,父死的年齡不超過35歲。這年前後,兩個妹妹也相繼夭亡。連遭不幸,使這個家庭充滿了悲涼的氣氛,生活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

上有年邁的兩老,下有年幼的兩小,又值盜賊四起、米珠薪桂的荒年,徒有四壁的家就靠母親一人撐持,確是備嘗艱苦。她白天趕製女紅,拾樹枝作炊;晚上就著月光或點燃所拾松枝紡織。冬天只穿一身打滿補丁的粗麻衣服,凍得手指皸裂,還是刀尺車轉之聲日夜不輟,鄰婦都為之傷心落淚。每看到所作女紅夠一天的生活,就命黃慎拿到市場上去賣,賣得的錢換米,每次僅能換兩升左右。母親做了飯給兩老吃,自己和兒子常常只吃糠秕藜藿做的稀湯。她默默地觀察老幼的進食情況,先盡他們吃飽,剩下的自己吃或竟餓著肚子。就這樣,她一邊幹活,一邊還督導兩個兒子讀書,不背熟不準睡覺。

無論怎樣日以繼夜,一個婦女總難養活這個家,這時黃慎已經14歲,應該有個生活出路。後來黃慎回憶說:“某幼而孤,母苦節,辛勤萬狀。撫某既成人,念無以存活,命某學畫,又念惟寫真易諧俗,遂專為之。”①這時母親命他去學畫,而且要他學“易諧俗”(世俗需要和喜歡)的寫真畫。這個決定不是沒有根據的。黃慎在詩中曾說自己“七歲畫灰亦知書”,母親是看出了他有這方面的才能的。要他學“寫真”,更是出於實際的考慮。“寫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