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諢�裰�肌K�凇痘�裉餳恰ば頡分興擔骸岸�南壬�飭��佳Щ�瘢�跋橢衽剎恢�小U��髦殘攄蛟記�蚣疲�壬�匆暈�Α!狽ㄗ勻唬�υ旎��盎�衲課薰湃耍�磺笮嗡疲�瞥齪躅�柚�庖病保�撬��竦淖鑰觥�
乾隆十五年(1750年),64歲的金農開始定居揚州。起先住在謝司空寺之別院。所謂謝司空寺,就是他以前住過的天寧寺。據《大清一統志·揚州府》載:“寺在東晉時為謝安別墅,義興中有梵僧佛馱跋陀羅尊者譯《華嚴經》,請於謝司空琰,建興嚴寺,宋政和中改今名。”因為寺是謝安別墅改建的,故可稱為謝司空寺。志書上一直是沿襲的明代以來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佛馱跋陀羅(359年—429年)是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人,晉義熙四年到長安,義熙(志書作“興”,誤)八年隨劉裕到揚都(今南京),住道場寺。道場寺在南京中華們處,一稱鬥場寺;寺為司空謝石所建,後人又稱謝司空寺。佛馱跋陀羅在這裡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④。明代志書開始把晉代揚州刺史府所在地的揚都(南京),誤認為後來的揚州,並訛傳出這樣的故事,揚州天寧寺便被稱為謝司空寺了。
金農住謝司空寺(天寧寺),畫竹最知名。《畫竹題記·序》中又說:“客謝司空宅,無日不為此君(指竹)寫照也。畫竹之多,不在彭城,而在廣陵矣。”蘇軾知徐州時,常作墨竹,畫竹大師文與可寫信給蘇軾說:“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徐州),可往求之。”蘇軾彭城畫竹,成為歷史佳話。金農說:“不在彭城,而在廣陵,”是以畫竹多而且好深感得意。
金農在揚州,老妻仍在外地,身邊侍奉的是一啞妾。乾隆十六年(1751年)除夕,金農獨酌苦吟,思念起遠方的老妻,作三體詩(五言、六言、七言)抒懷,有“作客身千轉,憶家幾回腸”句。現在還不能確切地知道他的老妻何時回到他的身邊,又何時去世的。金農有一告貸札,不知其年月,但肯定寫於這年之後是無疑的:
弟春來心緒種種不佳,兼接天津遠信,小女產亡,老妻決意南還,旬日之內措設四五十金,頗難應手,裡中諸同好各有所助,助亦弗辭。……今以拙書瘦筆小屏十二幅,髹漆小燈一對,書論畫詩二十四首奉寄,聊博數金,作遣人舟揖之費。……
女兒在天津因生產早亡,老妻決意南迴。金農四處籌措、求賣字畫,方把她接回,但不久就去世了。時間約在金農65歲以後、68歲以前,因68歲為盧雅雨作的花卉冊12幅題跋中,似已有悼亡的意思了。老妻歿後,即將啞妾遣去,過著孤身一人的生活。
金農身孤心不孤,友朋之間的關切從未中斷過。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板橋在山東以請賑忤大吏罷官,金農特自繪小像寄贈,其跋雲:“十年前臥疾江鄉,吾友鄭進士板橋宰濰縣,聞予捐世,服緦麻設位而哭。沈上舍房仲道赴東萊,乃雲:冬心先生雖攖二豎,至今無恙也。板橋破涕改容,千里致書慰問。予感其生死不渝,賦詩報謝之。迨板橋解組,予澓出遊,嘗相見廣陵僧廬,予仿昔人自為寫真寄板橋。”如此高尚的交友之道,使他們相互支撐,傲然自立於逆境之中。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兩淮鹽運使盧雅雨首次修禊紅橋,後又招諸名流20餘人,集紅橋觀賞芍藥,金農先成詩:
看花都是白頭人,愛惜風光愛惜身。
到此百杯須滿飲,果然四月有餘春。
枝頭紅影初離雨,扇底狂香欲拂塵。
知道使君詩第一,明珠清玉此精神。
據說此詩一出,一座為之擱筆。
盧雅雨名見曾,山東德州人,乾隆二年(1737年)曾任兩淮鹽運使,因整頓鹽政,拒受鹽商賄賂,為鹽商所誣陷,於第二年罷職流放“坐檯”。乾隆十八年(1753年)復任兩淮鹽運使,一做十年。這次活動是他復任兩年後舉行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盧又搞過一次紅橋修禊,金農、鄭板橋等也參加了,成詩得300卷之多。盧在揚州主持風雅,一時稱盛。吳敬梓客死揚州,是他出資把吳的棺材運回南京的。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70歲的金農移寓西方寺。西方寺今尚存,在揚州舊城駝嶺巷內,與傳說中淳于棼做南柯夢的古槐道院相鄰。揚州明以後分舊城、新城。舊城是宋以來的城址,新城是明以後擴築的。舊城多世居舊家,新城多工商業和手工業者。乾隆皇帝對此也很熟悉。他曾問大臣秦西巖道:“你是揚州人,揚州有舊城、新城,你住在那裡?”秦答道:“臣住舊城”。乾隆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