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已厭煩了克倫威爾式的共和國;他們希望再有一個國王,但必須同時有一個強大的議會。

1660年5月,查理二世成為英國新國王,他必須事先宣誓尊重議會的權利。但沒有過多少時間就清晰地表明,他同樣在追求專制主義的統治。而且同天主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在任命官員時也偏向天主教勢力。議會為了抵制這種傾向,透過一項法令,禁止天主教徒擔任官方職務。議會的議員們,還想走的更遠,試圖消除天主教徒成為英國國王的可能性。這時正好來了一個機會,查理的女兒瑪麗亞同荷蘭的新教徒威廉·馮·奧蘭治三世聯姻。議會要求他們在反天主教的鬥爭中出力,為此可以得到英國的王位。他們接受了這個要求,並於1668年率領大軍在英國登陸,國王只好逃亡法國,他的軍隊無條件投降。於是,威廉和瑪麗亞兵不刃血進入了倫敦。但在他們登基之前,必須簽署一項協議,即所謂的“權利宣言”。其中確定了英國議會和市民應享有的重要的基本權利:法律只有在議會透過後才能頒佈或廢除;議會選舉必須自由和不受干擾地進行;議會的議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並享有豁免權,即沒有議會的特殊允許,議員不受刑事追究;沒有議會的同意,國王在和平時期不得維持常規軍隊;獨立的司法機構負責維護法律的執行;任何人不經法庭判決不能被處死和被關押。1689年的這些基本權利的確定是具有革命性的;被英國人稱為“光榮革命”的運動,也就此宣告結束。

當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專制制度還在效仿法國榜樣的時候,英國議會就已經爭得了主動權,朝著現代國家立憲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1734年,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在他的《英國書簡》中寫道:“英國的憲法已經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夠享受在幾乎所有君主國家被剝奪的自然權利。”

用武力走向現代

在十六和十七世紀的發展中,歐洲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家,都在忙於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他們幾乎無暇顧及一個新的力量正在走進歷史:俄國。

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穆斯林土耳其人佔領以後,俄國的神職人員,宣佈自己是惟一真正的 — 即“正統”的基督徒。他們把莫斯科宣佈為“第三羅馬”,和真正的基督教中心,有意把自己同西方隔離開來。莫斯科的大公爵視自己為拜占庭皇帝的繼承人;1547年,享有“雷帝”稱號的伊萬四世,獲得了皇帝的稱號,成為俄國第一個沙皇。他用鐵腕進行統治,削去了貴族的權力,沒收了他們的土地。他直接指揮的警察,向貴族施加暴政並大開殺戒,其他反對沙皇政策的人也遭到同樣的命運。伊萬用殘暴的方法,建立了一個專制主義的執政體系,把整個國家看成是他的個人財產。

和拜占庭時期一樣,在俄國,教會和國家也是密不可分的:教會需要一個保護者,作為回報給予沙皇及其政策以合法的地位。一個宗教領袖在寫給伊萬四世的一封信中說:“虔誠的沙皇,您知道,正統基督信仰的所有國度,都已共同過渡到您的帝國之中。您是全世界所有基督徒的沙皇。兩個羅馬已經沒落,而第三個就豎立在這裡,第四個是不會再有的。” 沙皇在上帝和教會的幫助下將去征服異教徒的國度。俄國的教會人士承認沙皇具有無限的領導地位。“在自然界,沙皇和所有的人都相近似,而從權力上看,他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

和在伊萬進行的很多戰爭中一樣,教會也在壓迫農民的政策中和沙皇並肩戰鬥;世俗和宗教的大地主,都希望農民依附於自己。於是農民的自由逐步受到了限制,最終於1649年變成了農奴。這樣一來,他們幾乎失去了任何權利,完全被控制在主人的隨意性之下,在極度困苦中度日。即使當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開始改革這個落後的國家時,情況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彼得一世的意圖,是讓俄國向西方開放,並向西方學習。為此,他於1697…1698年進行了一次空前而非凡的旅行:他帶著250名隨從,匿名周遊了西歐。他想對各種國體和經濟社會制度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只是在各國宮廷中,他才顯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他會面以後,漢諾威大選侯夫人寫道:“儘管他有一些天賦的優秀品格,但他的農民習氣仍嫌多了一些。”

確實,宮廷生活並不是彼得的世界。他更關注技術和經濟,他去聽有關機械的理論課程,拜訪實驗室裡的學者,觀看他們如何作業。據說為了學習造船,他還曾用彼得·米哈伊洛夫的名字,到英國和荷蘭造船廠作為木匠勞動了十個月之久。他的這些不尋常的行動,給很多詩人和音樂家以創作靈感,例如艾伯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