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從門外進來一人說道:“聽說君侯要親自赴楚求援,正在挑選隨從人?”
平原君見是毛遂,那日他當著新垣衍、魯仲連等眾多人的面曾大言不慚地說自己能說服列國前來救趙,當時眾人都在偷偷嘲笑他,平原君認為他是故意那麼說來壓倒新垣衍的,並沒有責備他。毛遂當時雖然說了句大話,卻也把新垣衍唬住了,結果新垣衍接受了魯仲連的建議回大梁勸說魏王去了。平原君弄不清毛遂的用意,便點頭說:“已經挑選了十九人,還差最後一個,先生準備推薦一人嗎?”“我正是為此事而來。”
“那麼先生準備推薦何人,怎麼不讓他一起來呢?”
毛遂坦然說道:“那人已經來了,就是我毛遂自己,君侯以為如何?”
“這……”
平原君大出意料之外,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毛遂卻略顯愧疚地說:“我來到君侯門下做食客已三年有餘,卻沒有為君侯做出任何貢獻,很是慚愧,如今君侯有難,正是用人之際,就讓我為君侯盡微薄之力吧!”
平原君不瞭解毛遂的才識,擔心他不能勝任這次赴楚之行,卻又不便當麵點破,委婉地說:“我聽說有賢才的人就像放在布囊中的錐子,很快就鋒芒外露。而先生來到我門下已經三年卻默默無聞,是先生一無所長根本就不是千里馬,還是這裡沒有伯樂呢?”
毛遂立即答道:“君侯說得很好,錐在囊中鋒芒必露,如果錐子沒有被放在囊中怎麼會脫穎而出呢?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卻不這樣認為。如果千里馬不能馳騁疆場,而讓他套上馭鹽的車轅,也許還不如駑馬,就是伯樂經過它身旁也未必能發現它就是千里馬,有才能的人必須給他一個充分展示才能的機會,他才能如錐處囊中脫穎而出。君侯以為我的話有理嗎?”平原君沉默片刻說道:“那好吧,我給先生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希望先生不負眾望。”
毛遂自信地答道:“請君侯放心,我不會令你失望的!”
毛遂隨平原君來到楚國的國都壽春,透過幾日的洽談毫無進展,毛遂對平原君說道:“儘管君侯反覆陳述聯趙抗秦的好處,無奈楚考烈王怯於強秦的威勢,只從道義上對趙國表示同情,卻不願派出一兵一卒,依我之見單憑言辭恐怕達不到我們此行的目的。”“先生認為應該用什麼辦法?”
毛遂並不說出所需的辦法,只淡淡地說道:“明日讓我再去試試吧。”第二天,毛遂暗中攜帶佩劍隨平原君面見楚考烈王。平原君再次提出“合縱”抗秦的主張,考烈王反駁說:“當年蘇秦倡導的合縱一事最早就是由你們趙國為盟主的,後來聽了張儀的遊說,合縱之事便鬆動了。我先祖懷王也被推舉為‘縱約長’,曾多次聯合列國伐秦並沒有打敗秦國,最後落個身死異地。齊王再次出任‘縱約長’又怎樣呢?還不是諸侯紛紛背叛了他?如今列國一盤散沙,合縱之事已經不可能了,請君回邯鄲另想別的辦法吧,如果別無良策就向秦國稱臣,也許能免除趙國的滅頂之災。”
考烈王話音剛落,毛遂就從平原君背後走出,面帶怒色地斥道:“大王之言差矣!趙國是先王用生命與鮮血一寸寸累積而來的,經過幾代人的艱辛治理才有今天,趙之先王與秦之始祖相比起來貴於秦,如今趙王與昭王相比平起平坐,趙王怎能向秦王稱臣呢?莫非大王你心甘情願向秦王稱臣不成?”楚王氣得臉色發青,拍案斥道:“你是何人在此胡言亂語,本王同你的主人談話,你有什麼資格上前插嘴?還不下去!”
平原君怕毛遂激怒了考烈王把事情弄僵,慌忙解釋道:“這是我的門客毛遂,請大王多多海涵。”
平原君邊說邊向毛遂使眼色,示意他退下。毛遂只裝作沒有看見,繼續說道:“合縱抗秦這是天下人的事,人人都可以談論它,參與它,我為什麼不能說說呢?”
楚王冷哼一聲:“我就聽你說幾句,看你能說出什麼名堂來!”毛遂侃侃而談:“自從蘇秦倡導‘合縱’以來,六國相約猶如兄弟一般,曾在洹水岸邊誓盟,那以後有五十年之久秦兵不敢輕舉妄動,一兵一卒也不敢走出函谷關。後來,齊魏兩國受犀首的欺騙,背約伐趙,懷王受張儀那小子的矇蔽,想討伐齊國,從而使得六國心存異端,合縱之約也就煙消雲散。齊王為‘縱約長’時,他哪裡是想合縱抗秦,分明心存兼併他國之意,盟約自然不能存在下去。”
楚王反問道:“形勢發展到今天更是長河日下,秦愈來愈強,而六國則一天天削弱,能夠保全自己平安無事都是萬幸,誰還敢提出合縱抗秦呢?”
“秦強六國弱已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