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科技頻道,本來這個領域的知識我不具備,也不喜歡。但是我透過自己的工作,把它變為自己懂得的知識了,增加一點本領,何樂而不為呢?
不要小看這些笑話,這裡包含著減少我們日常生活支出的一些真諦。
這樣一想,你就發現,做文學書可能並不一定是好事,知識面擴充套件不開。長此以往,你不但喜歡做教育、科技方面的書,還會有收穫。
在這種狀態下工作,事半功倍。
我和大家講這些,一點也不是冠冕堂皇,想讓你熱愛工作,想讓你做標兵,沒這麼多空話可講。就告訴你,只有這樣做,才減少額外支出,你才少了疲勞,你才做得快。
而結果會發現,你還能做得很好。
比如說,我寫作時大多情況下自己命題,寫我感興趣的。有時候也難免寫一些別人希望你寫的命題的東西。這種時候,我迅速用剛才的方法使我愛上自己寫的東西。
比如,我平常不愛寫小雜文,我喜歡寫大文章,半年寫一本,誰也不干擾我,但報紙有時會約我寫點小文章,這既不是我的特長,也有點應景,我不愛寫。
可有時候人家的約稿你推不掉。
怎麼辦?
我要求自己進入一種狀態,改變認知。我過去小文章寫得不多,也不如有些作家寫得好,現在有了機會,正好彌補一下。我給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加了一個意義。
認知一改變,不但寫文章減少了疲勞,而且獲得新的感覺,尋到了寫作的方法。
沒有充分興趣動力的工作,是現代人一種普遍的難受。這個難受殺傷了我們,也使得我們額外支出。
要減少這份額外支出。
五、關不掉的亂髮燒電腦:滯後性消耗
以上講了四個很普遍的傾向,是四個額外支出。
往下再講四個額外支出,叫四種多餘消耗。
第一種多餘消耗,叫做“關不掉的亂髮燒電腦”。
這是一種幽默的說法。說的是什麼呢?我聽說新浪網的有些年輕人下班以後,永遠想著班上的事情,回到家也從不關電腦,有事沒事開著。一會兒上去看看,一會兒上去看看。很辛苦,很累。
這是什麼呢?不是電腦關不掉,是你的大腦關不掉。
現在的年輕人,只要你工作緊張,都難免有個情況,下班關不掉你大腦裡那臺電腦,在那兒亂髮燒。在座的大都是部門負責人,欄目主編、副主編,總監、副總監,你看你人下了班,腦袋瓜一直在班上呢,是不是這樣?
如果你下了班,腦袋裡焦慮著轉圈子對工作有意義的話,也就罷了。你們一定體會得到,你那個電腦開著,很多時候叫乾著急,瞎使喚,亂消耗。
我管這種消耗叫“滯後性消耗”。
明明上班的工作完成了,下班後大腦裡的這臺電腦關不掉,還在那兒嗡嗡轉,裡面也沒有太多合理程式,基本上是亂碼。
這種“滯後性消耗”,我跟很多人交流過,特別厲害。
大家有感覺嗎?就是下班以後,腦袋裡經常在想上班的事情,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累。
附錄一:消除十二種額外支出(9)
這裡,我提出一個口號:下班後堅決“跳槽”到休息。
除非是需要加班,你那臺電腦不關。如果你決定下班了,要堅決跳槽到休息。
做起來容易嗎?
你看,有人搖頭。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還不太容易。
怎麼辦呢?採取行為。
我們剛才講了一個方法,就是下班跳槽到休息。我已經給了你一個正確的認知,你從此就明白,今天回到家腦袋再瞎轉的話,你就想“下班跳槽到休息”,這樣一想,就把腦袋瓜中斷一下,這個認知起作用。
經常這樣想,慢慢就中斷了。
我每天寫作,該休息的時候,絕對不再多想,多想沒有用。有時候不寫作的時候想得太多,結果反而寫得少。不寫的時候想得少,結果反而寫得多。
下班堅決跳槽到休息,這是你獲得的一個正確認知。
每當你做不到的時候,想一想這句話,就是邏輯中斷。
還要採取別的行為。下班的時候,一定要有一些行為使得你的情緒中斷。要收拾你的案頭,劈里啪啦,抽屜關得堅決點,這些動作都有中斷邏輯的作用。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在桌上攤一片,明天接著幹。該合起來的合起來,該關上的關上。另外,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