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現在我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很優秀,也很少犯錯誤。每當我們再提起這件事時,孩子都會很慶幸地說:“我當時緊張得快要死掉了,並且在心中不斷髮誓:以後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了。從那以後,我真的再也沒做過這樣的事情。”

是的,只有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錯誤,他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他們的錯誤對自己、他人所造成的危害,他們才會真正去改正錯誤。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一定要學會延遲批評,把從內心反思自己行為的機會還給孩子。

方法二:先批評自己,後批評孩子

四年級左右,孩子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他們的自尊心進一步增強,所以父母在批評他們時,只有講究技巧才能既達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又使他們心服口服。

一位家長在批評孩子之前,總會先批評自己,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

有一次,孩子沒有考好,她知道後,這樣對孩子說:“你這次成績沒有考好,媽媽有一定的責任,媽媽這段時間太忙,忽略了你的學習。但這與你這段時間努力不夠也有一定的關係。

孩子聽後非常感激地說:“媽媽,我向你承認錯誤,這段時間我確實沒有認真學習。我向你保證,以後我一定會認真學的。”

四年級左右,孩子的頭腦中會出現強烈的是非觀念,他們愛憎分明,喜歡對別人的缺點指手畫腳,但他們的自控能力很差,也會經常犯一些錯誤。但當錯誤發生在他們身上時,他們卻不喜歡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

所以,當他們犯了錯誤時,父母先批評自己,再批評他們,就會保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更容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接受父母的批評。

其實,也可以這樣說,在10歲左右,孩子眼中的世界與他們小時候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小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歸屬於父母,是父母的一部分。但到了10歲左右,他們眼中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已經意識到他們是不屬於任何人的個體,他們的頭腦裡已經有了明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

所以,當他們犯了錯誤,父母先批評自己時,他們會非常感激父母,認為父母很夠意思,因此他們會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努力去改正錯誤,以不讓父母失望。

方法三:運用“我相信這是一次偶然……”句式

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有很多父母總是習慣地用“你總是……”句式來批評孩子,這是對孩子下結論的一種表現,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所以明智的父母從不對孩子的行為下結論,而是把孩子犯錯誤當作一種偶然。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批評四年級孩子的訣竅(4)

我的一位同事從來都是這樣批評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成績沒有考好,同事這樣教育孩子:“我相信這是一次偶然,與你前段時間沒用心學習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從現在開始用心學習,這樣的偶然就不會再發生了。”

孩子說了謊,同事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相信這是一次偶然,你太想得到那個文具盒了,所以才對我說了謊。但撒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希望這樣的偶然以後不要再發生。”

……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犯錯誤就是偶然,或者是因為自控力太差,或者是因為粗心,或者是因為沒有做好,但不管什麼原因,如果父母把它看作是偶然,它就是偶然;如果因為一次或幾次錯誤,父母就給孩子的行為定性,如“你這孩子怎麼總是這樣馬虎呀?”“提醒過你多少次了,你就是屢教不改!”那父母們就會發現,越是這樣嘮叨孩子,孩子的錯誤行為越是會重複出現。

把孩子的錯誤行為看作是一種偶然,也是父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就像上面事例中所提到的,在批評孩子之前,先把孩子的錯誤行為看作是一種偶然,那家長就能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孩子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父母的批評。

方法四:用獎勵代替批評

每當有家長問我如何批評孩子時,我都會講起這個故事: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便馬上制止了他的行為,並責令他到校長室接受批評。

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看到那個男生已在辦公室等候他了,於是便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那個男生很驚訝。

接著,陶校長又摸出一塊糖對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