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水酒廠廠長李經緯獲得一種新型運動型飲料配方,推出“健力寶”飲料品牌。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魔水”。

1987年,廣東健力寶有限公司成立。健力寶成為當年全運會的最大讚助商,聲名大噪。

1991年,健力寶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廣健力寶飲料,並動用巨資購進紐約帝國大廈其中整整一層。

1994年,健力寶隆重慶祝創業10週年,產品銷售超過18億元,名列全國飲料釀酒行業的首位。

1997年,38層高的廣州健力寶大廈落成,健力寶總部遷到了廣州。產品銷售額突破了50億元大關。4月,健力寶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定為第一批“中國馳名商標”。8月,中國飲料協會公佈行業資料,健力寶在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4項上均排名第一。

1997年秋天,健力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將透過,三水市政府以“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准經營團隊購買股票,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

1999年,李經緯提出在公司內部實行員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4。5億元買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方案被政府否決。

2001年,健力寶經營業績下跌到31億元,上交政府的利稅也從1億元降到2000萬元左右。7月,三水市政府召開健力寶轉制工作聯席會議,九成與會官員主張賣掉健力寶,但是不能賣給李經緯團隊。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份,作價3。38億元,28歲的張海出任集團董事長。

2002年5月,健力寶全新產品“第五季”正式推出。

2002年10月,廣東省人大以涉嫌貪汙犯罪為罪名罷免了李經緯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2002年11月,健力寶集團收購河南寶豐酒業。12月,組建“健力寶足球俱樂部”。

2003年3月,健力寶集團投入2億元推出“爆果汽”等三大系列新產品。

2004年8月,因經營業績不佳,張海被免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職務,祝維沙任總裁。

2004年10月,臺灣統一集團出價1億美元收購健力寶,受到經銷商的狙擊未果。

2004年11月,張海團隊將股份轉讓給李志達,三水區政府以小股東身份強力干涉,轉讓流產。

2004年12月7日,三水區政府出面主導健力寶恢復生產,李經緯以“雙規”待罪之身,坐著輪椅出現在正在召開全體員工大會的健力寶集團大禮堂。

2005年3月,張海在廣州被刑事拘留。2007年2月,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罪名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

2007年,臺灣統一集團入主健力寶。

健力寶:“東方魔水”是如何變味的 【新新觀察】值得檢討的“三水策略”

在2000年前後的“國退民進”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出售企業的時候,選擇了“寧予外客,不予家人”的策略。其原因有3個:一是擔心經營層上下聯手,難以控制;二是為了避嫌,害怕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三是利益糾纏,難以均衡,索性賣給外來客。健力寶的產權變革便是很典型的一例。自始至終,三水市政府並沒有搞垮健力寶的意圖,它試圖秉持的也是讓企業平穩過渡的原則。然而在策略的選擇上,由於缺乏經驗,則出現了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搖擺反覆也最終成為一家大好企業被折騰至衰亡險境的原因之一

策略一:“先天”性不信任創業團隊。

對李經緯團隊的先天性不信任,是健力寶危機的起點。或許因為有所顧忌等原因,三水市政府與李經緯從來沒有就這種“不信任”進行過坦誠的對話。這種“心照不宣”的內心對抗,漸漸瀰漫成了一股很不正常的氛圍,最終影響到了雙方的所有決策和舉措

策略二:過分輕信張海。

三水市政府與張海素昧平生,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簽訂了出售協議,而且跟李經緯毫無商量,這其中已頗有賭氣的成分在內。正如《財經》雜誌在後來的調查中所發現的:“如此鉅額資產出讓,政府一方既未請財務顧問提供中介服務,亦未對買家的資信進行調查。交易過程更是暗箱操作,長期秘而不宣。”

策略三:在對大股東的支援上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