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被“禮送出境”。這個戲劇性的反覆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傳媒及經濟理論界的很多人士認為,“政府以小股東的身份,動用行政權力干預股權交易是一種倒退”。
就這樣,健力寶如一片跑馬場,幾路諸侯輪番殺伐,僅有的那幾分元氣也行將失盡。有記者問健力寶員工:“你知道現在誰是公司總裁嗎?”員工漠然答道:“愛誰誰。”面對這一派難以收拾的亂局,有人突然又想起了病榻上的李經緯。
12月7日,在趕走李志達的同時,三水區政府以“復產協調領導工作小組”的名義在三水基地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已經兩年多沒有出現、仍是“雙規”待罪之身的李經緯坐著輪椅出現在了大禮堂。有人記錄當時的景象:“他坐在輪椅上,不停地笑,並向所有人揮手,前面的人拼命想跟他握手,後面的人擠不過去,就跟在後面拍手。”更讓人意外的是,跟李經緯一起被“雙規”和拘捕的三位副總裁也出現在了主席臺上,他們被宣佈恢復舊職。
健力寶在停產半年後終於恢復了生產。不過,李經緯的歸來只是一個象徵性的事件。第二天他的兒子就對記者宣稱,“去健力寶是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不久後,由經銷商注資啟用的方案也因為缺乏可操作性而不了了之。祝維沙下臺後,與他同時進入健力寶的葉紅漢接管了這家千瘡百孔的公司。
2005年3月23日,張海在廣州被警方刑事拘留。他當時剛剛和兩個朋友結束晚宴,那一頓飯他們花了4000元。刑拘的理由是“涉嫌挪用資金”。2006年11月,檢察機關以“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2。38億元”為案由提起公訴,3個月後,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張海有期徒刑15年。在開庭審理過程中,向來從容淡定、笑如蓮花的張海落淚了。他激動而委屈地說:“健力寶賣掉之後,祝維沙等人都落得上億元的實惠,可我卻要在這裡坐牢。如果說為了朋友義氣,我可以當替死鬼,但不願做替罪羊。”《經濟觀察報》在報道中意味深長地問道:“在這場曖昧的資本遊戲中,張海是一個下棋的人,還是一顆被人下的棋子?”
日後的種種跡象表明,仍然是臺灣統一集團最後成了健力寶的新主人,不過為了避免“意外的干擾”,合作各方都顯得異常低調。而今日之健力寶也早已今非昔比,它的品牌號召力和江湖地位也不再那麼重要。在中國飲料市場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霸主地位日漸難以動搖,娃哈哈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80億元,臺灣的康師傅和統一在茶飲料、果汁飲料市場上更有收穫,而後起的蒙牛、伊利則憑藉獨特的奶源優勢異軍突起。特別是蒙牛,靠著“超級女生”的走紅而成為最耀眼的行業新貴,2006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9億元。跟這些鉅子相比,昔日的龍頭老大健力寶已不復當年之勇,人們對發生在它身上的新故事也漸漸地失去了興趣。
這就是“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健力寶的興衰實錄。一場基於實業公司平臺的瘋狂的資本盛宴在一片狼藉中曲終人散。
在2000年前後的中國國有企業產權變革大潮中,健力寶案可謂一個經典的範例。在處置國有企業產權的時候,握有生殺大權的地方政府出於對經營層的極端不信任,轉而試圖從外部尋找產權改造路徑,國有資產成為跨國公司和資本經營者們爭相追逐的獵物。在這個過程中,對現有經營層的無情排斥,與對外來力量的盲目信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說經營層MBO因為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而有國有資產流失及不公平現象的話,那麼,健力寶式的改造途徑則產生了更大的經營風險和交易的灰色性。在這個案例中,所有你能夠想象得到的商業戲劇性——神話、慾望、博弈、陰謀、報應、輪迴都一一地上演了,它充滿了那麼多的偶然性,但卻又彷彿滑行在一條必然的悲劇之軌上。
2006年12月23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按慣例在北京舉行。健力寶集團董事長葉紅漢在發言時說,公司已熬過最艱難的生死線,當年實現銷售額16億元。他突然話鋒一轉,說到了一個幾乎已被人淡忘的名字。他說:“健力寶沒有死掉。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核心,一個是品牌影響力,還有一支忠誠於健力寶的經銷商隊伍,以及健力寶對品質的一貫堅持。這三個要素我覺得都是當年健力寶的創始者李經緯先生留下的遺產。所以,這裡還要感謝李經緯先生。”
他說這段話的時候,四周端坐著全中國最重要的飲料公司巨頭們,所有人均不動聲色。
健力寶:“東方魔水”是如何變味的 【健力寶大事記】
1984年,廣東三水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