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軍氣勢如虹,而關東也沒有打算逃跑,所以此計劃就被擱置了,畢竟讓潘璋以一軍而入弘農,著實危險。
因為一旦入弘農,就要處在四面包圍之中。其東西兩面自不用說,光北面的河東軍知道潘璋渡河後,必然會南下進入中條山南面,切斷潘璋的歸路。
而現在,張衝卻自己帶著八千突騎,走上了這條王屋道,承擔這樣的風險自然有其不得不為之的理由。
實際上,那一日關羽的羽騎入洛後,張衝在看完關羽的書信後整個人就有點眩暈。
原來關羽竟然在東平陵城下大敗,後面被曹軍追擊,不僅丟了魯中南的大片地區,甚至兗州的東南部也不保。
當關羽給張衝彙報這個情況的時候,他正帶著前護軍殘部退往沂蒙泰魯山脈。
一開始張衝的腦子是懵懵的,他不明白本來以為東方柱石的關羽怎麼就突然大敗了的。
直到他後面看了關羽對戰情的自述,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一切起因還是因為泰山軍攻略京都,當時張衝給東面的關羽和河濟的黑夫分別去信,讓他們注意牽制東方之敵。
其中給關羽的命令中,著重提示了他要注意青州曹操可能存在北上渡河的可能,所以讓他注意和平原津的丁盛配合,時刻注意曹操的動向。
其實在張衝的心中,從來就沒有低估過這位魏武,他知道不看著這人,這人就會給自己一個大的。
但張衝沒想到,也正是自己的這條軍令讓前護軍遭遇了重創。
在關羽的描述中,自收到軍令後,他就光布遊騎在四周,尤其是泰山以北的濟南國、齊國地區。
從關羽得到的信報,確實可以肯定青州的曹操正在組織一場規模巨大的戰事,但目前還確定不了曹操的攻擊方向。
他可能如王上所料會再次攻打平原津,也可能會再次南下淮泗,對已經殘破的徐州進行徹底的收尾。
甚至也可能會進攻關羽所在的泰山地區和魯中南地區。
於是關羽不敢怠慢,將遊騎再發,同時讓人渡河與北面的丁盛取得聯絡。
從丁盛送回的情報中可知,青州軍確實在平原一帶調集軍力,似有渡河北上的意圖。
而這個時候,關羽的哨騎在兗州地區截獲了一些袁紹發往曹操的情報,這些情報中也顯示曹操將要發兵北上,意圖在泰山軍大兵雲集河洛時,北上襲擊鄴城。
而到這個時候,關羽實際上依舊對曹操北上並不是太確認,直到後面泰山地區彙報,有多股曹軍正在齊國、濟南一帶集結,正要入山攻打山內的耕聚地。
直到那時,關羽終於確定曹操要北上了,而齊國一帶集結的部隊只不過是虛晃一槍,要迷惑自己。
於是關羽也將計就計,一方面多派遊騎頻繁出現在豫州梁國一帶,表現出要配合京都的主力夾擊袁紹的後方,一方面將主力部隊集結到泰蒙群山中,伺機等待戰機。
關羽在泰山經營已有三載,因為魯中南成熟的分田系統,如今前護軍已經擴大到了六個軍,三萬甲兵,還有各護田兵數萬眾,可以說為東方之柱。
也正因為實力雄厚,關羽帶兵兩萬潛伏於泰山,終於在泰山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得知曹軍傾巢北上。
於是,關羽打算再施故計,準備帶兵奇襲東平陵,斷曹軍後路。
可這一次,他正中曹軍埋伏。
為了伏擊關羽,曹操將其最精銳的部隊,一共五萬精甲佈置在東平陵四面,等關羽部出現在東平陵,十面埋伏俱下,合圍關羽。
最後雙方在歷城之野決戰,此戰關羽部大敗,丟棄軍旗三面,損營將以上十六人,全軍折損半數退往泰山。
之後曹軍從濟南國、齊國全線出擊,先後擊潰了泰山軍數支集結起來的護田兵,鎮戍兵。
護田兵和鎮戍兵到底是二線兵,雖然戰意堅決,但依舊還是沒能守住長勺等多處山口,於是曹軍順利功入魯中南地區。
魯中南地區經過數年的開墾和修養生息已經是發出富庶了,所以曹軍一旦進入這裡,當即分兵劫掠,再不能形成合力。
也是趁著這個機會,關羽得以將各地的主力集結,同時向西北面河濟方向的黑夫求援,準備後面的反攻。
也正是在軍信送到張衝這裡後,河濟的黑夫也將他出兵魯泰地區的情況彙報給了張衝。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