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當鳳凰山下雙壁受攻,鐵門戍內的趙雲就帶著主力偷偷上鳳凰山,並在山下潛伏。
等郭汜部追擊葛邯、孫旺二將時,趙雲帶控鶴軍之兩營從鳳凰山後繞出,直擊郭汜營壁。
而於此同時,鐵門戍內的韓當也帶著千人精銳從正面出,逆擊郭汜部。
一時間,郭汜前後被攻,處境危急。
但這個時候劉備軍之騎大將張飛帶千人騎軍馳援而至,不僅在正面擊潰了韓當,還斬殺騎將宇文貴。
韓當敵不過張飛的千騎,慌忙撤回,要不是城頭上的斛律恩帶著百名射手攢發張飛部,韓當沒準就要死在張飛的槊下。
誰能想到,數日前這張飛還被趙雲傷到昏迷,數日後卻又能帶兵馳騁疆場了?
只能說人與人真的不一樣。
而那邊趙雲部被斷了回城後路,無奈只能重新退回鳳凰山壁壘。
就這樣,兩方一陣廝殺,除各添傷亡,並無所獲。
當夜,郭汜親入劉備軍中感謝,並把臂邀請劉備來日一同會戰。
而劉備秉公心,自無不可,於是雙方約定,各攻一面,最後合擊鐵門戍。
太武三年,五月十六日,晨光微熹。
關西軍大舉進攻,由郭汜帶眾攻鳳凰山、劉備率眾打青龍山。
此戰,郭汜親帶主力酣戰一線,縱橫馳騁於鳳凰山雙壁之間,都督士氣,向全軍許諾戰後大賞,於是郭汜軍士氣大振,連戰半日。
自晨日猛攻,連破鳳凰山兩壁。
趙雲並不戀戰,帶著主力兩千先後撤退,最後一路撤退到鐵門戍內。
於此同時,劉備一方也先後攻陷了青龍山下雙壁,但同樣未能給予控鶴軍重創。
此時的劉備已經有點意識不好,但戰至此,只能繼續戰鬥。
果然,當日夜,郭汜繼續夜攻鐵門戍,而在三更左右,趙雲帶軍從後門撤出,將鐵門戍留給了郭汜,然後向東撤退。
攻陷鐵門壁後,郭汜完成了他戰時的許諾,令大兵劫掠。
要知道鐵門戍一帶此前還是關西境內,而現在卻被郭汜當成了敵土,大肆劫掠,劉備大怒。
這一次,他再一次找到了郭汜,他對郭汜怒道:
“郭汜,你縱兵劫掠,禍連鄉野,可當這是大漢之土?再且說,敵軍雖退,但實力未損,你如是驅馳吏士私獲,誰還有鬥志?”
此前有劉備相助,郭汜贏得容易,所以這一次他倒是對劉備賠笑:
“劉公所言金玉,阿多這就改,就改。”
但就是這樣,郭汜之軍又劫掠到了第二日,才分兵回營,此時鐵門壁四野外早就是一片殘土。
但第二日,劉備起來卻又見郭汜之軍向東了。
他不明白郭阿多是不是真的憨傻,他都已經將話說得這麼明白了,難道他還聽不出?
這一次,他沒有再隨郭汜東去,而是留在了鐵門壁。
此刻的劉備隱約明白,前面就是死路。
……
劉備意識到了潛伏的危機,不再試圖冒險深入京都腹地,但其實自他出澠池,或者說是郭汜出陝縣,大事就已經不可為了。
他們就沒想過為何趙雲軍不過一軍,兵不過五千,卻敢直趨崤函,兵進澠池嗎?
難道趙雲真的妄想以這點兵力就能攻略崤函?
如果崤函道這麼容易打?那關東豈不是都是酒囊飯袋,打了三年不能進?
實際上,一開始劉備也想過這個問題,但他只是簡單將之歸因為邀他出軍,卻不想張衝對此戰早就有了謀劃。
至於郭汜則是滿腦子的擁立之功,哪有腦容量想這個?
不過這也和郭汜多辟舉關西土豪,幕內無一個智謀之士為之贊助的原因很大。
說到底,軍爭也看謀爭。
也就是在郭汜與劉備並軍追擊趙雲時,與陝縣隔大河而立的大陽城已經燃起了烽火。
只因為從他們的東面,也就是王屋山南麓的臺地上,無窮無盡的黃衣鐵甲突騎漫垣而來。
這支全部由騎軍組成的軍隊正是張衝率領的十營突騎,眾至八千。
他們自河洛悄悄從孟津到了大河北岸,然後沿著河道直接向西,穿過軹關和齊子嶺。
這二關早就被泰山軍的潘璋部佔領,本來潘璋是奉命從這裡向西,沿著王屋道進攻河東的王屋山和中條山以南地區的,並伺機從大陽過河,攻入弘農阻斷關東軍的西逃之路。
可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