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三十二章:虛實

這邊不談趙雲險死還生,張飛裹傷昏迷。

只說這戰事卻因為這一場意外的遭遇而突然加速。

如果說之前控鶴軍連破鐵門、義馬,軍中還有點驕氣,甚至趙雲也覺得關西兵不過於此。

但經過這一場遭遇戰中,趙雲就清醒的意識到敵軍有張飛此等萬人敵,再想勝得容易就不簡單了。

所以,趙雲並沒有將兵繼續向前,而就是列營在義馬之西。

崤函這處通道中,從義馬向西到澠池這段正是難得的一段平地。

所以趙雲列營在澗水之北,四千大軍羅列營盤,打算先整備一段再行攻城。

趙雲的意識是清醒的,他明白自己已經深入崤函,孤軍深入。此前攻城必克,雖然氣勢如虹,但卻也犯了兵家大忌。

此時兵力已鈍,最好的策略就是先固守壁壘,等待後續。

但趙雲這邊要歇歇,對面的關西軍卻不是如此。甚至本該駐守在陝縣的郭汜部也全師而來。

他與澠池內的劉備合軍一處,集兵三萬向著趙雲這邊排山而來。

如是,三萬對四千,形勢之危機自不多言。

果然,趙雲這邊很快就做出了反應,他們並沒有發昏得和大兵雲集的關西野戰,而是急忙向著東面撤退。

不僅直接放棄了義馬,甚至一口氣退到了鐵門,然後依託鐵門戍的堅固壁壘打算持久鬥爭。

而對面,郭汜出兵,不戰而卻頑敵,自然志驕意盈。

他本就有擴大和泰山軍戰事的私心,又急切想要立下戰功,所以根本不做猶豫,就率領大軍急追趙雲。

在收復了義馬後,劉備曾勸說郭汜,說:

“本來我軍前中後三軍並立,恰如常山之蛇。但現在敵已卻,將軍卻依舊急追,我恐陝縣空虛,為敵所趁啊。”

但郭汜輕蔑一笑:

“陝縣外就是天柱之險,此段水流湍急,舟不能渡,哪會來的敵人?再且說了,陝縣對岸為河東,我軍有軍數萬,什麼樣的敵軍能飛渡過來?”

接著,郭汜還嘲諷劉備:

“劉公,你丟的土地,本將給你奪回來,你難道不感謝竟還要捐土給泰山賊嗎?”

郭汜都說這番話了,劉備能如何?

只能帶著徵北軍萬人一併與郭汜前出到了鐵門壁外了。

正如前說,鐵門壁為澗水河谷地上一大門戶,自關東以來就一直為要隘,郭汜要攻克鐵門壁並不容易。

當郭汜與劉備並至戍外時,由他駐西北面,由劉備駐西南面。

而他們剛駐營就遭到趙雲一個下馬威。

從青龍山和鳳凰山下的四處壁壘中,衝出兩千多人,趁關西軍立足未穩,迎頭痛擊。

郭、劉兩軍不備,營壁不能立,乃集軍相出才擊退了控鶴軍的進攻。

等到後半夜,郭、劉兩軍又累又疲,好不容易才修築好了壁壘。

也是這個時候,劉備再一次去郭營,勸說郭汜:

“將軍不覺得這事太蹊蹺了嗎?彼輩一番進退,反將我軍調動到了鐵門戍,這不是大大更改了太師的計劃嗎?”

原來他們出兵京都前,董卓已經給他們三位說過此戰的關鍵,那就是隻能等泰山軍和袁紹相持不能顧的時候,他們關西軍才能主動攻擊。

換言之,之前袁紹滿心期待要與關西軍夾擊泰山軍,實際上自一開始就是不可能的。

人家董卓就是要袁紹為他火中取栗,等兩敗俱傷下,他才好從容收拾京都。

本來劉備自認為他將這句話說出,郭汜就應該聽講去,畢竟說軍事你郭汜不聽,但你違背董卓的軍略,你還不聽嗎?

但劉備哪知道,郭汜此時就是要鬧得董卓親自來前線,如何會在意劉備這話,他反對劉備道:

“劉公怯懦自可還軍,這鐵門壁有我郭阿多,照樣能拿下。”

劉備無奈,只能回營,此後再沒有入郭汜軍中,當然他也沒有如郭汜所說,帶兵退回澠池。

於是,翌日,郭、劉兩軍稍作準備,便開始發動了對鐵門戍的攻擊。

太武三年,五月十五日,鐵門壁戰事再起,只是這一次攻守雙方互易。

晨日,郭汜軍出攻泰山軍鳳凰山下雙壁。

控鶴軍屯將葛邯、孫旺出壁逆擊,但不敵賊眾,退回壁內。爾後戰三時,葛邯、孫旺不敵,放棄鳳凰山下壁壘退往鐵門戍。

郭汜軍乘勝追擊,卻不料正中趙雲伏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