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4部分

的速度根本就無法跟隨主力艦隊行動,同時其防空能力,以及戰艦本身的生存能力,也讓其無法在高強度的海戰中生存下來!

到了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的中日大海戰期間,美國終於看到了中國戰列艦在西太平洋上的精彩表演,這次,美國人再也不可能忽視這種新式戰艦的威力了。而幾乎同時,歐洲也認識到了新式戰列艦所帶來的海戰革命,更認識到了這種能夠將致敵於死地的炮彈投送到近1000公里外的戰艦的巨大威力。也就是在2035年左右,歐美啟動了自己的戰列艦完全發展計劃,開始研製自己的第一代,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具備了現代化戰列艦所有素質的主力戰艦!

因為歐美並不缺乏研製戰列艦的技術儲備,同時其強大的製造實力,科技實力,以及在海軍發展方面的經驗,幫了歐美很大的忙。到2055年,歐美開始研製第二代戰列艦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基本上追上了與中國的差距,已經制造出了與當時中國海軍正在服役的戰列艦水平差不多的戰艦。而到了這場戰爭時期,歐美海軍也如同中國海軍一樣,在每一支航母艦隊配屬了一艘戰列艦,並且還單獨組建了一支有4艘戰列艦的支援艦隊。這也算是兩國海軍的一次巨大的變動吧!

當然,歐美在發展戰列艦的同時,也發現了這種戰艦所帶來的問題。在打擊500公里外的堅固目標時,戰列艦確實具備有可以與航母攻擊機媲美的威力,以及更低廉的戰爭成本,但是在打擊500公里以內的普通目標時,使用戰列艦,卻是一種奢侈與浪費。所以,歐美海軍仍然很重視巡洋艦與驅逐艦的火力支援特性,這些戰艦上的203毫米艦炮足以承擔起對500公里以內的普通目標的打擊任務,而且成本更低廉,且203毫米艦炮的火力密度更大,打擊效果要比戰列艦更出色一點。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巡洋艦與驅逐艦的建造成本本身就比戰列艦低很多,有效的使用這兩種戰艦,也能夠降低海軍的裝備費用,以及維持費用!

這場戰爭,其實也是歐美海軍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戰列艦這些直接火力支援戰艦的戰爭。在戰爭中,歐美分別調動了4艘與5艘戰列艦參加戰鬥,並且發射了超過5萬噸的彈藥,對以色列的軍事目標進行了猛烈的打擊。而在支援敘利亞軍隊進攻的作戰行動中,歐美海軍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發射的203毫米炮彈為敘利亞進攻部隊提供了非常密集的,而且及時的,迅速的,準確的炮火支援,這也是敘利亞軍隊在失去了空中支援之後,仍然能夠保持進攻勢頭的一個主要原因!

透過這場戰爭,歐美已經認識到,中國的海軍發展策略是正確的,在一邊深感自己發展的速度慢了一拍的時候,也紛紛加大了對戰列艦這種海上打擊力量的建設速度。當然,誰都知道,戰列艦其實從恢復生機的那一刻開始,其命運就已經註定了,這仍然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戰艦,根本就無法動搖航母在海軍中的中堅地位。首先,戰列艦的打擊距離根本就無法與航母相提並論,即使是在最輝煌的時期,航母仍然能夠輕易的在戰列艦主炮的射程之外,對戰列艦構成致命的威脅。其次,隨著海軍戰鬥機技術的突破,航母的作戰使用更加靈活了,而且航母作戰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這些變化,其實都是對戰列艦的直接挑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大規模的戰爭中,戰列艦仍然是廉價的對地支援武器,而且其在艦隊中擔負起的防空角色,特別是近距離防空攔截作用,仍然是別的任何一種戰艦都難以替代的!

這場戰爭其實再次殘酷的證明,任何一種武器裝備到底有沒有用,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實戰中來證明,只有能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武器系統,才是最優秀的,也是最先進的武器系統。而經過這場戰爭的考驗,很多武器系統已經被證明是要被淘汰的,最能夠說明的就是被動的防空作戰,已經無法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了!

以往,任何國家的國土防空,其實都主要是由本土防空網構成的,在這其中,地面防空系統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這只是一種被動的辦法,無法對進攻一方構成根本的威脅,而這場戰爭再次證明,在進攻一方發動突然打擊時,被動的防空作戰,幾乎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其實,這再次加大了世界格局的兩極化,超級大國有著主動進攻的能力,而任何弱小的國家都將失去防禦的能力,在超級大國的主動打擊下,其本身的防禦體系將不堪一擊!殘酷的事實再度證明,誰擁有最強大的力量,誰就將主宰世界的未來!

當然,最引人矚目的新事物是天軍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雖然,在戰爭期間,雙方都沒有讓真正的空天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