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5講

現在是不是顯得很深?那麼從深和淺來講,是深好修還是淺好修啊?

誰為圓通?誰不圓滿:具足千二百功德的就是耳根、舌根和意根,而眼根、鼻根、身根都是八百功德,不夠圓滿。就深淺來看,耳根又勝於舌根和意根,更好修。

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

如果選擇一個好的法門,他修行一天的功德與你選的不圓通的法門相差多少啊?「日劫相倍」。一劫少說五十二億年,多說百億千億年,天壤之別!所以我們修行是不是要不斷地選擇最好的法門啊?

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

備顯:這六根,個個功德都給你講明白了,由著你來選。六湛圓明:是就六根之性,明明白白就是這樣,根性都平等具足一千二百種功德,是特指地球人的特徵。數量如是,功德多少就是這回事。

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

你好好地仔細地選擇一下,哪個適合於你的這一根?看是針對阿難,其實是不是佛講給我們所有人的?你如果覺得可以的話,我再給你作具體的開示。

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十方諸佛各各以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為本因、為下手之處——雖是講十八界,其實包含無量法門——都能得到圓滿的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是無住大涅盤。這是講法法平等,都能成就。但為什麼還要讓阿難來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法門呢?緊接著就是講原因。

但汝下劣:這是講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未能於中圓自在慧:明心見性的菩薩是真修,一般不要問老師,他怎麼樣修都行,他能圓融一切人事一切萬法,也就是心能轉境。人家打我、罵我、誹謗我、騙我、害我,我都生不起嗔恨心來,這就是證道位了。有的生起煩惱以後當下就知道不對,但當下又改不了,可能兩三天以後改掉,這都叫修行。

我有一個弟子很古怪,我說:「根據我對你的觀察,你從小到大眼睛裡就沒有一個好人,包括你父母在內。你好好想一想。」他也不作聲,非常頑固。我問他:「這個寺廟裡有沒有一個你認為行的人?你指出一個來給我看看。」他也不講。大概大半年以後發資訊來了:「非常感恩師父。我現在已經知道我是個壞東西,從小眼裡就沒有一個我認為好的人,所以師父你講到我的要害處了。」修行是個紮紮實實的事情,來不得半點的虛偽、浮躁和驕傲,分分己獲,要明白。

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就是大菩薩再來都是一門深入,但這個一門深入並不是孤軍深入,而是你有了主導方向,不妨多方面綜合。目的是為了圓融圓滿對一心三藏的理解,這叫一門深入,而不是雜修。入一無妄:是就自己六根中其中的一根能解決問題,清淨了。

彼六知根一時清淨:比如說我修眼根,專門盯著那個攝像機看的時候,當看到精神專注的時候,眼根清淨了,在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攝像機;你這個時候耳朵能不能聽到聲音?鼻子能不能聞到香味?這叫六根一時清淨。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

逆流:是停止向外攀緣,往內看,迴光返照。平時我們眼睛往外看,耳朵往外聽,然後去分別色塵、聲塵如何如何,這叫「出流」。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

須陀洹果:就是初果羅漢。見所斷惑:這個「見」就是身見,講前面五濁時講過。

無始虛習:有具體的分別。一種呢,是初果羅漢破除了身見以後還要破除思惑。思惑主要是指貪、嗔、痴、慢、疑等等九種煩惱。這九種煩惱在欲界住地和四個禪天住地再加四個空天住地,一共是九地,九九八十一,在九地這九種煩惱都有不同的特徵,越往上這個煩惱越堅固、越細,越不容易覺察,這是一種「虛習」,也叫粗惑。那證到阿羅漢以後還有塵沙煩惱,叫細惑,是前面這九種煩惱的那種陰影習氣。

以吃肉為例:那個粗惑呢,就是貪味,不想戒。那不吃了,不貪味了,粗惑就斷掉了;但雖然不吃了,有時仍聞到味,這就叫細惑。塵沙煩惱斷了以後,就已經破除了一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