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第47講

它懷疑為斷滅空。佛的目的是講離開有形有相而認識那種無形無相的那種存在,才是真正的我——這是從通教、別教方便說來分別。「以為修因」,作為因地修行的指導思想。

「欲獲如來七常住果」,就是前面的菩提、涅盤……七種如來果位。佛講,以生滅心修行,只能得有為的果報;以無生滅心修行才能得到如來果位。阿難把這個無生滅心、無形無相的真誤解為斷滅空。既然以斷滅空修行,他也誤解如來的那種次第。那個果地一定是得個斷滅空,什麼都沒有,怎麼得到七常住果?所以他這裡是把這個根體和性體混淆了。佛破我們的根體是破色法,破根結,但真心是法爾如是。

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迴圈,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阿難雖然是世智辯聰,但思維邏輯還是比較緊密。「若離明暗」,見性如果離開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十二相。「見畢竟空」,見之前沒有東西,是不是空了?他認為眼前沒有東西了,這個見性沒有了。那我們現在知道,如果眼前沒有這個燈光,我能見的這個東西在不在?在呀。阿難在這裡把畢竟空是說為斷滅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他用六種意識心來打比喻。就等於離開了六塵十二相,六識也不存在。用世間法來講,這個是不是很合情合理啊?

「進退迴圈」,進觀六種見性,退觀六種意識心。「微細推求」,這是他的一種世智辯聰。反過來推,正過來求。他發現什麼東西呢?「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從根本上來講找不到我的心,這個心就是六種見性。「心所」就是六識。能見的見性在小乘法裡被說為能緣,所見的六塵被說為所緣,產生的六識叫所緣緣。意識心也沒有,外面的器世界也沒有。「將誰立因,求無上覺」,那變成了斷滅論,還要修行幹什麼?用誰來修行?修行的人都沒有,還能不能成佛啊?

如來先說湛精圓常:佛在十番顯見以及把二十五個法門會相歸性,是不是一直在講妙真如性啊?「湛精圓常」,包括了前面種種的描述,顯見不動、顯見無還、顯見無失、顯見無雜、顯見怎麼怎麼樣,然後到什麼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皆如來藏妙真如性。都是講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法爾如是,靈明不昧。你先講「湛精圓常」怎麼樣怎麼樣,可以回去複習那段經文。

違越誠言:先講的是真吶,現講的妄呢,就是你講話不算數,把原來講的東西給你否定了。終成戲論:從究竟義來講,這個「終成戲論」倒也是戲論,但不是他所理解的戲論。佛這個戲論是用方便法,就是為了引導到我們見真。

云何如來真實語者:怎麼樣來證明你這如來是講真話?《金剛經》講,「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一定要明白。真正明白一心三藏道理以後,十方如來戲論法是不是真實語呀?統統是真實語。歪門邪道的那些邪法是不是真實語呀?牛嘶馬叫是不是真實語呀?這個時候萬法平等。

惟垂大慈,開我蒙恡(lin):「蒙恡」就是迷惑顛倒,吝嗇小見,不肯放下。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

汝學多聞:佛嘆了一口氣,你白白地被稱為多聞第一。未盡諸漏:是沒有懂得無漏之法,還漏在這個小乘法裡。心中徒知顛倒所因:心裡白白地懂得一點口頭禪。一切法都是我,我就是一切法呀……但是我們現在把我當成我,把他當成他,這是顛倒。這口頭禪會講,講口頭禪的人可多得很呢!真正在身臨其境的時候,他講不出因為所以然來,用大概、可能、也許、差不多吧……在猜謎語一樣。就像佛在前面講的,平時懂得這個藥怎麼長、那個藥怎麼短,真正病來了,他不知道怎麼抓藥了,不知道怎麼回事。「真倒」二字,既可以解釋為真正的顛倒,也可以解釋為真和妄這兩種現前你卻不知道怎麼回事。

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我擔心你不能真心誠意地「信伏」我所講的開示。我現在還以這個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一些事來考考你,看你能不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鐘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

佛命令羅睺羅敲鐘一聲,然後問阿難和大眾是否聽到鐘聲,他們一起回答說聽到鐘聲了。

鍾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

這句問可有意思了。沒有這一聲問,我們就見不到阿難錯在哪裡,阿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