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第67講

叫,希望大家都來共同承擔如來家業。這是救世的法寶,這才是真理!國際歌是不是唱的要為真理而鬥爭?我們就是要為真理而鬥爭!不光是要救護人類,還要救護世界一切眾生!不僅是救這一代,我們還要救生生世世!菩薩的心量何其偉大!菩薩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只有你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你才能真正地深刻體會我今天在這裡拍桌子打板凳、狂呼亂叫是為什麼!因為這麼簡單的道理就能解決不可思議的複雜的大問題!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一個人如果能夠真正做到殺、盜、淫、妄百分之百的清淨,這個人已經很圓滿了,很不簡單了。「不須天眼」,在肉眼這種功夫上,就能得到類似天眼的那種自在功德。說明他的心已經開始與佛道交感應,也就是他的信念很真實,即使沒有親眼看到,他都能深信不疑。

睹佛聞法,親奉聖旨:沒有佛在前面說法,他感到這些法就是佛說的,他就相信有佛。這就是定力和智慧。得大神通,遊十方界:他還沒有了生死,還沒有得到神通,他就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夠得到這種境界,這是種信力。

宿命清淨,得無艱險:他知道過去世造了無量無量無量惡業,現在受持了圓滿的淨戒,從此與六道輪迴畫了句號,是不是自己印證自己啊?這是修大乘佛法前的一種心態。

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叫斷習,這個習叫正習、是根本習。第一增進是助習,是次要的。雖然是次要的,但也是我們一個必經的過程。當然這兩個習講起來有次第,行起來沒有次第啊。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第三種漸次前面講了,叫「違其現業」,不讓已經斷除的習氣再來死灰復燃。我們斷了三業以後,今後的任務仍然是繼續「違其現業」,使過去的習氣不要再重新發生,要保持一個過程。我們心是不是就逐步地圓融了?那你的品位也就在隨之提升,定力也就在隨之加深。下面看這段經文。

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前提是他已經斷除了殺盜淫妄的惡業,斷除了五辛那種遮業。「心無貪淫」,戒淫之初,雖然身不淫,心是不是還難免吶?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保持心態的平衡,慢慢地把這個事情就忘記了,形成習氣了,心得清涼。我們有某一種習氣的時候,你只要用心,一年半載就改了。就怕你不用心,不一定非要出家或者不出家。

有些人來聽經總是思前想後,我來了家裡怎麼辦……我看你來了以後家裡也沒有鬧地震,也沒有失火,也沒有哪個去自殺。障礙我們的都是自己,是你自己決心不夠來做為一種藉口。其實你何必找藉口啊?你是為自己修行,不是為師父修行。凡是來聽經的人,是不是都很開心吶?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我們道場就始終就一片光明,也一樣難免要有一些陰暗的事情、莫名其妙的事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這是從「心無貪淫」這一點啟發,只要我們會用心,也可以心無貪吃、心無貪玩,是不是一樣的道理啊?要把經文圓融觀照。

「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不多流逸」就是還有攀緣,但並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懂得了修行的道理,誰也不會像世間人那樣一天到晚去吃喝玩樂。不僅浪費錢財,浪費時間,更主要的是還壞了我們的習氣,為來世造下了障礙。而且看到人家如何揮霍福報我們一點點都不眼紅,反而生慈悲心才對。

因不流逸,旋元自歸:過去是出流攀緣名聞利養,現在是離開名聞利養,歸向真如本性,叫「因不流逸,旋元自歸」。

塵既不緣:對名聞利養不再攀緣。根無所偶:離開六塵,六根還存在不存在了?不存在。你對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個我執是不是也漸漸放下了?放下了六塵的同時就是放下這個內六塵,就叫「根無所偶」。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變成聾子的擺設?這個時候我們繼續攀緣六塵,就是用它來弘法利生。

反流全一:「反流」,反三種妄流——有色流、無色流和欲流。過去都在攀緣色、聲、香、味、觸、法那種流,又在攀緣所謂無為法那種流,那這種攀緣是不是還是自己的慾望這種流啊?因為有我執。現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