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生活,稱讚互相之間搞人我是非,稱讚吃肉喝酒,這個「淫」和「痴」包括各種各樣的惡習。說什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啊——這是一種狂慧。大乘心戒法門是一修一切修,並沒有誹謗小乘戒。小乘戒如果不持,你連人身都不可得;我們修了大乘戒,就能更好、更圓滿地受持小乘戒。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不持戒,命終之後可以得到魔王、魔民、魔女的福報,但是這個福報完了以後下無間地獄。
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永斷五辛」,這是第一個漸次,比較容易做到。
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
以火淨食:無非是吃了以後,我們心情比較平和。修行人不可以修得太野蠻,都是像菩薩那樣心平氣和,是達到這種作用。無啖生氣:就是不要吃那些沒有煮過的蔬菜,水果又當別論。這一段是講「刳其正性」,主要是斷除男女生活,斷除酒肉和五辛。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觀淫慾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睹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楞嚴經》對淫慾、殺生這兩件事情,前後反反覆覆強調,這是真修行最起碼的標準,這個問題不解決,你是假修行,而且講得很乾脆,你不能出三界。
當觀淫慾猶如毒蛇,如見怨賊:萬惡淫為首,「猶如毒蛇」,咬你一口就能要你的命。「如見怨賊」,「怨賊」是來殺人越貨的,跟你有仇。世間法還有酒、氣、財、色四把刀要戒的說法。
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特別是對出家人而言,你必須要做到,在家人也要引以為戒。
「四棄」是殺、盜、淫、妄,修小乘法犯這四戒其中之一,你是斷頭罪。怎麼「棄」呢?永遠被棄於佛法大海之外。這是小乘法的規矩,對女眾還另外加四棄就是八棄。
那另外四棄呢?第一,摩觸——女眾是在男女關係方面,你與這個(染汙心)男眾接觸了就屬於斷頭罪。第二,屏入(八事)——沒有第三個人在場,男女二人在一起不可以關門,不可以拉窗簾。第三,覆藏——你受到男眾的侵暴,你不去向方丈住持揭露,就算作你認可,一樣的罪過。第四,隨順——更不用講,雖然你是被動的,但你隨順了。所以修小乘戒,在事相上的要求特別嚴格。只要犯一項,你怎麼樣懺悔都懺悔不掉,只要你犯了就沒有救。
「執身不動」,這四棄、八棄能夠執行好的,也就是說身體不動,身戒就可以算作清淨的。身戒包括身三、口四——身三就是殺、盜、淫這三戒不犯;口四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小乘戒重身不重心,所以要成道就不容易了。明心見性不用談,成佛往生沒有份。到了大乘戒就不一樣了。明心見性之人可以懺除一切的罪過。不管多大的罪,只要你明心見性,給你一筆勾銷。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感恩《法華經》《楞嚴經》?你明白這個道理,當下就成佛。所以我們從頭到尾都要好好地理解佛陀的良苦用心。就這麼一個法,早晚上床,一起天亮。好人、壞人平等成就。可是古今中外有幾個人來認可這個法呀?因為這個法太簡單、太省事、成就太快太大,所以反而不容易讓人相信、讓人認可。
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到這裡還是歸結到修持如來藏心法。「清淨律儀」,就是三聚淨戒。「執心不起」,你連破戒的心都生不起來,就更不可能有破戒之行。
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禁戒成就」是在開智慧的基礎之上。斷淫,是不是就意味著不生啊?因為欲界眾生唯以男女之淫來生兒育女。斷殺,在這個身相上你生生世世就不會遭到被殺這種果報,因為你已經沒有殺心了。
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不偷人家的就不欠人家的,就不存在來世還債。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沾光,也沒有一個人會吃虧。整個世界發展的總趨勢,無非是一次一次地在平衡。世間還有欠債還錢,殺人償命的定律。一次戰爭、一次瘟疫、一次地震、一次水澇、旱災,都是我們眾生的心在造業,都是眾生的業相互償還。
所以我每到一處都狂呼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