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第68講

切合同,種種法門:是表無量的萬法次第交融、次第圓融。千變萬化、琳琅滿目,往往使我們應接不暇啊,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成就智慧的時候。「合同」,就是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互為總別,互別為別。大光明藏中不捨一人,不失一法,不缺一時,不丟一事。得無差誤:真心弘法的人沒有差誤,讚歎、訓斥、幫助、打擊,都是慈悲道場。

名離痴亂行:這是五行位菩薩的境界。他的心態沒有我執這種愚痴,他的一切行持都是為了教化眾生。在這個五行位的菩薩,我們仍然提起觀照一心三藏的道理。提起一次觀照,他的定力就加深一層,境界就提升一個品位。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菩薩要善於用各種境界來成就自己。懂得「同」,這叫無分別智,還要懂得萬法千差萬別。你能以各種各樣的辦法去對待各種情況,而且你念念都是佛知佛見,這叫理不礙事,性不礙相。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在處理各種問題的過程中,他都沒有離開真心本來面目這種智慧。它對應前面講的十八界就是妙真如性,這叫事不礙理,相不礙性。

名善現行:這是六行位菩薩的境界。這種理事無礙、性相無礙的境界即「善現行」。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十方虛空,滿足微塵:是籠統地講,十方三世都是一個真如本體。「滿足微塵」,不缺一法,也不多一法,缺一法就不圓滿,多一法就變成了有二法門,就不是佛知佛見。所以「十方虛空滿足微塵」觀照為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真心本來面目其大無外,沒有邊際。如果有個邊際,邊際之外是什麼東西呀?可是我們的心量只是執著在一個我,執著在一個家族,你說可憐不可憐吶?一旦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又能一步登天,奇妙不奇妙啊?一一塵中,現十方界:這個次第圓融的功德不可思議。

現塵現界:就「現塵」而言,虛空包芥子,以大含小;塵中現界呢,非智莫知,非智莫證,這就是《楞嚴經》在前面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也就是「一一塵中現十方界」。我們今天在這個講堂裡,你眼睛看到多大的範圍,現在心就有多大的境界。當你破除了煩惱習氣,破除了我執,我們的心就能包容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不相留礙:你留礙了沒有?不需要問別人,只要問自己。

名無著行:這是七行位菩薩的境界。這裡答案已經給我們提出來了。「無著」,你要放下我執,不要自以為是。只有破除我執放下煩惱習氣,一切萬法才真正是我,那是無我之我,那是大我之我,那是性具之我。圓頓心地法門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他下手的前提就是明心見性,就是首楞嚴大定,首先把我們定在大光明藏中。這個法門又叫果教派,是帶果行因。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啊,他修行了無量百千萬億劫都是白用功。修得好,能得一個人身再繼續修;修得不好還要到三惡道裡去轉,不知轉多少個來回再得人身再接著修,修得多苦啊!

種種現前,鹹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

種種現前,鹹是第一波羅蜜多:實際上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手套大法——如來藏為總,萬法為別,互為總別。任何一法都是阿彌陀佛,都是地藏王菩薩;任何一法都是無量的地藏王、無量的阿彌陀佛;任何兩個地藏王也是任何八個普賢王。我們怎樣看待都是「第一波羅蜜」。

名尊重行:這就是八行位菩薩的境界。你走路隨便踩一根青草,吐一口唾沫,隨便把一個石子踢得老遠,隨手把瓜子殼爛蘋果皮一扔,你都是破戒。那爛蘋果皮是不是釋迦牟尼?前面剛剛講了,無想眾生是不是也有靈知性啊?所以這些行為都不能有。是不是叫我們尊重一切萬法呀?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如是圓融:在前面十信、十住、八行這個基礎之上,進一步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與一切諸佛的心想在一起,與一切諸佛的嘴巴話講在一起,與一切諸佛的行持融合在一起,承佛教誨。

名善法行:這是九行位菩薩的境界。到這裡,是不是還在破除我執?在佛法裡有我即是惡,無我方稱善。把一切的萬法都看成是自己,這是真正的無我。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明心見性以後,時時、事事、處處、念念都是道場,真正做到有漏、空漏、欲漏統統清淨。「無漏」,不會漏到三界六道輪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