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第68講

空身、業報身、眾生身、國土身等十身。十身就是十個品位、十個內容。

「聲聞身」,是講小乘阿羅漢的智慧和道行。

「緣覺身」,是講中乘辟支佛的智慧和道行。

「菩薩身」,是講藏、通、別、圓這四種大乘修行人的智慧和道行。

「法身」,是講無量法門任何一法都能得到某種層次的解脫功德。

「智身」,是表我們的心力。虛空萬法大至佛剎小至微塵,貴至諸佛菩薩,賤至六道眾生,都各有各的心智。這種智慧都是我們本來面目,但是高低層次千差萬別。

「虛空身」,這是特指虛空,其實一切法包括虛空。但虛空又有它的特殊性,它距離我們的真空最近。它對其它一切萬法在形相上來講顯現得最大,最為包容。其它萬法千差萬別,虛空相對而言是一個同相。

「業報身」,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從諸佛菩薩到虛空、世界、山河、大地,無非是「業報」,無非是因果報應、隨心應量。

「眾生身」,就是森羅永珍、千變萬化,它的來龍去脈在盧舍那佛的智慧統統包容。

「國土身」,眾生就是國土,虛空也是國土,但這個國土帶有特殊性的含義。一般地是指比較大的佛土,比如一個大千世界啊。它有種種的成因,它的真實存在,都是盧舍那佛的報身功德。

「如來身」,本自具足這十種身。

名童真住:這是八住位菩薩的境界。比如這個小孩是個人,他過了八十歲是不是還是這個人啊?是的。再比如初三、初四的月亮像月牙,十五、十六的月亮像盤子,是不是一個月亮啊?是的,也就是比喻修行人已經見到了真,雖然見到了真,但是力量沒有圓滿佛大,此即分真即佛,即明心見性的人,也叫「童真住」。比如十瓦的燈泡也能照滿一個房間,一百瓦的燈泡也能照滿一個房間,但十瓦的力量是不是相對一百瓦的力量要低一些啊?所以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證,你到了童真就已經得到菩提不退,要成圓滿佛無非是自己怎樣繼續用功的問題。我們現在雖然還有煩惱習氣,但是這十種力量我們都有。只是有時有,有時沒有。

所以聽經聞法要與我們修行中的實際情況圓融起來觀照,就知道怎樣來提升自己。你不能完全變成依文解字,到最後還是佛呆子、口頭禪,得不到受用。要學會觀照,你一邊研究,一邊受用,這就證道了。首先要觀照,再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你不需要死讀硬背,到時候就變成自性流露。如果沒有變成自性流露,你經講不好,你做不到如數家珍。既成就不了自己,也成就不了別人。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八住位菩薩的那個比喻,是中陰身已經投胎了,要十個月才能出胎,所以「形成出胎」,是已經離開孃胎了。親為佛子:這個時候正式地作為佛子。

名法王子住:這是九住位菩薩的境界。在孃胎的時候人都還沒有看到,不會哪個講這個人是王子身,所以出胎後即成王子身,叫「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表以成人:他已經長大成人了。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關於國家的一些日常事務交給太子一部分,試試看他的能力怎麼樣,也暗示他——你即將要繼承王位。到了這種境界,是要成就還沒成就的。此喻佛欲與菩薩授記,恐其智力不堪,且先令代佛宣揚,攝行佛事,若見智力增長,度生不怖,即與授記。(選自圓瑛法師《楞嚴經講義》)

彼剎利王,世子長成:即剎利王之子長大成人。「剎利王」是一國之王,還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等各種輪王,他們的國土就更大了。「世子」即剎利王之子。陳列灌頂:太子長大成人以後,把文武大臣召集在一起,把海水裝在寶瓶裡,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從太子頭頂灌下去,這是王位的傳承儀式。這樣讓全體的國民都要認可這是王法,也讓這個太子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責任。儀式後即可施行政。這是比喻菩薩可以代佛傳法、大作佛事、擔當教化眾生的大任了,佛為其授記。

名灌頂住:這是十住位菩薩的境界。關於這個灌頂位,《華嚴經》是講十地位菩薩才能成為灌頂位,等同於《楞嚴經》的十住位菩薩。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從這裡開始往下介紹十行位的菩薩。十住位的菩薩在這個階段呢,還是以自利為主。到十行位開始以利他為主,大作佛事,在利他的基礎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