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三百三十六萬裡,高一千零八萬裡。山腳有東南西北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賀州、北俱蘆洲。地球屬於南瞻部洲的一個小島。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就是四大天王的國土,須彌山的山頂是忉利天的國土。忉利天分東南西北各八個小天,中間的一個天是玉皇大帝所住的天,一共分為三十三個小國土。所以我們地球跟第一層天、第二層天是一個本土,叫地居天。在須彌山的半山腰有太陽和月亮這兩個國土圍繞,滿天的星星,每一個星星都是一片國土。無量的國土都有不同境界的眾生居住。
圍繞在須彌山山腳的第一重海叫香水海,香水海之外是第一重金山,第一重金山之外是第二重香水海,第二重香水海之外是第二重金山,這樣呢,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在第七重金山之外是第八重海,叫作鹹水海。鹹水海之外是叫小鐵圍山。這就是一個太陽系基本的概況。地球在第八重海——鹹水海中間的一個島嶼,所以《地藏經》講的什麼苦海啊、地獄啊,就在這個鹹水海和鐵圍山部位。這個情況大家基本上了解了,通常稱為八海九山,這叫一四天下。
怎麼一四天下呢?一個須彌山、四大部洲,叫一四天下,屬於一個太陽系。以一個太陽系叫一個世界,一千個太陽系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所管理的國土,我們剛才對我們所處的這個地理環境作這麼一下觀照,大家知道有什麼作用嗎?拓寬了我們的心量。有些人本來聽經不大聽得懂,你這樣把心量一拓寬,聽經就容易懂了。還有些人心眼很小,好跟人家記仇,這個心量一拓寬,他馬上就想開了,是不是?這就是妙法。所以我們聽經不能這樣依文解字,要發揮智慧來觀照。
周遍諦觀,雖種種光,亦物非汝:前面從大的建築物看,這裡是進一步把心放細,觀種種萬法之光,光也是他,不是你。
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鹹物非汝:都是物,都是他,不是你。再強調一下,佛這是方便說,這是以妄破妄;真正來講,天人鬼畜沒有哪一樣不是我。可這裡講這些統統不是我,所以我們不可以當真。
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
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這就是佛的良苦用心之所在,講了一大堆森羅永珍、千變萬化,總有千差萬別,叫「雖復差殊」。「雖復」,就是重重複復無量的差別,無量的不同。「差」和「殊」是一個意思,差就是殊,殊就是差。
同汝見精:你能見的那個見分,那個見精,那個見性,那個第七識末那識,那個轉相,講了這麼多名詞概念是一個東西。清淨所矚:「清淨」也是見精;「所矚」,所見。
則諸物類,自有差別:看到的那麼多東西都有差別。見性無殊:見性、見精沒有差別。我們今天在這裡把這個見精再提示一下。眼睛看電燈,這個眼球我們把它說為是眼根,電燈是色塵,眼根對色塵產生了一種直覺,一種刺激的感覺,是不是?這叫眼識。然後呢,在頭腦裡又想起——電燈這麼亮——「電、燈、這、麼、亮」,五個念。第一個念是感覺,它沒有分別心,叫直覺。五個念「電、燈、這、麼、亮」,他已經有了分別識,就由眼識而變轉為意識。那我們想一想,眼睛沒有見之前,能看的這個東西在不在?它看也好,不看也好,它都在,這就叫見精,這就叫見性。在腦袋沒有想之前,燈這麼亮,沒有想之前能想的東西在不在?一定在,這叫見精,或者叫意精、覺精,是一個意思。這就叫回光返照,這叫見性。「見性無殊」,「無殊」就是無差,沒有差別。你這個見性有沒有明暗、大小、多少、紅黃、黑白這種差別啊?沒有。如果我這個見性是大的話,那它能不能看小啊?就不能看。如果我這個見性是亮是明,它能不能看暗吶?(不能)。所以我們的見性沒有任何的形相區別,既然又沒有任何形相區別,我的見性、你的見性、牛的見性、馬的見性、狗的見性,是不是都是一個見性吶?所以諸佛出世就是把一切的眾生引導到迴歸到一個大光明藏一個念。你別看十法界天地那麼大,都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念變現的。
這個念有多小啊?比如說這個眼鏡盒我們每一次把它劃分成十等份,然後那個十等份小份再劃分成十等份,那個小份再劃分成十等份,大家估計估計什麼時候能把它分完吶?永遠永遠永遠都分不完。但你知道大到什麼程度嗎?盡虛空遍法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諸佛菩薩、天人鬼畜當下都是它變出來的,所以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