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第21講

今汝所言:佛跟他也耍滑稽,你講是我佛講的,我還講是你講的呢。見在汝前,是義非實:這個道理不存在。

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假設,在佛法裡叫先縱後奪。先假設這樣,然後給你破掉。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方」,是東南西北方向,「所」,是具體的地點。「非無指示」,難道不可以指出來看一看我有方所?

且今與汝坐只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

陰者是林:看那個樹林是不是有各種各樣的藍相、綠相?明者是日:特指是光,以光現明,以明再現出陰。礙者是壁,通者是空:這就包括了整個只陀林這個道場、樹木花草。

如是乃至草樹纖毫:纖毫就是樹葉的一根絲、一根莖。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只要它是有形有相,沒有不可以指出來的。這段經文一目瞭然。你在我座前,你看到這個道場一切東西有形相的都可以指出來,你把那個見性給我指出來。

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

你給我指出來。阿難可能還傻呆呆地到處在找,看能不能找出來。但就是找不到,可是我們刻骨銘心地知道存在。很簡單,從邏輯推理來看,不就是無形無相的真空?它確實存在啊,可就是找不到啊——兩句話就了事了。

阿難當知,若空是見,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汝可微細披剝永珍,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若空是見:就指出來啊,這個萬物哪個是見呢?既已成見,何者是空:道理很簡單,按照世間法來講空,就是什麼也沒有啊;如果它能見的話,它不就變成人了?按照凡夫的心態是不是這樣的?空還能見物,其實空能不能見呢?所以虛空藏菩薩與五百阿羅漢對話,五百阿羅漢講:「虛空藏菩薩,你光給我們講話,看不見你的人,我們如何相信你呀?我們每人供養你一件衣服,你能不能接受供養?」虛空藏菩薩說:「行啊。」一人供養一件,五百件衣服。虛空藏菩薩:「謝謝各位。」衣服當下沒有了。你以為虛空是誰啊?虛空就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許多人認為虛空就是虛空,虛空是虛空嗎?而且你當下還就是個虛空,你信不信?你當下還是一股風,你當下還是傾盆大雨,這都是真的。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茶杯能看到了,茶杯還是茶杯嗎?

汝可微細披剝永珍:祖師大德打了個比喻,「披剝永珍」怎麼披啊?就跟芭蕉樹一樣,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地,剝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析出精明淨妙見元:噢,知道了,這裡的無形無相的空才是真正的我。所以佛在這裡就是說,叫阿難在有形有相的萬法中找出一個見精來,這個見精離開一切相是我,你要找出來。這裡的「見元」就是前面的見精、見性、見分。「精明」也是「見元」,「精明」,就是見性、一精之明。

同彼諸物分明無惑:離相是我,它必須獨立於千差萬別之相之外,這是我。「分明無惑」,就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他是他,我是我,沒有任何懷疑。搞得現在不知道誰在質問誰,你們能不能搞得清楚啊?又像阿難在質問佛,又像佛在質問阿難。到底那句話是誰講的?阿難講是佛講的,佛講是阿難講的,真正是誰講的重要不重要啊?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它能不能存在,這是真實義。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是見者。

阿難肯定佛所說:離開一切萬法,找不出一個能獨立於萬法之前的這個見性。

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

這個從方便法來講是對的,把那個無形無相的東西能變成有形有相,列出來就變成有形有相,但是那個見性講不出來的,為什麼?因為用別教來講,我們這個心是離開一切相,誰也指不出來。注意啊,這是用別教的觀念來講;用圓教來講,有沒有哪一樣不是見吶?沒有哪一樣不是。

佛言:如是如是!

佛肯定阿難所說:講對了,講對了。

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

馬上就涉及到下一個更加有意義的問題,你找不出一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