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都在探討宇宙人生真理。這個世界從何而來?這個世界怎麼回事?可是誰也講不清楚。唯有如來出世才能把這個問題說清道白。
今此大眾,諸有漏者,鹹皆願聞:波斯匿王講這個話比阿難講話要有些分寸,他不是講全體都「有漏」。今此大眾中「諸有漏者」,一切大眾中有漏的人,不等於大眾都有漏。他畢竟是國王的身份,講話不是那麼隨便。也就是說還有疑惑的人,都很想把這個問題搞明白。
對於修行人來講,很可悲的就是說,有些人並不是不知道自己有漏,他也不明白佛法是怎麼回事,也知道自己講得不究竟,可他就是不願意聞,就是願意稀裡糊塗地修,這就是悲劇。阿難也是這麼請法,佛也是這麼說法,就是因為不知道「常住真心」、不知道「二種根本」,所以終日修行,「枉入諸趣」。
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廣泛宣傳這個論點:要開悟,唯有讀《法華經》《楞嚴經》,因為是開悟的《法華經》,成佛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悟的《楞嚴經》。怎麼樣講都是一樣的,這兩部經是一部經。
可是我們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修行人,死死提著個垃圾袋不肯放下,還以為自己會修行,主要的責任在於,《楞嚴經》第六卷就有講啊,「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好多人不管聽到誰說法,都是:「哎呀!講得太好了、太好了!」「你得到了什麼呀?」「不知道。什麼也沒得到。」他們認為一個人能言善辯、天上地下講得活靈活現,就是講得好,這是一種悲劇。他利用人們的一種善良心理來詐騙佛法。沒有把《法華經》《楞嚴經》看懂的人,其實你一開口就是錯的。而且佛在《佛說滅盡經》這部經上講,到滅法時代第一部滅亡的經典就是《楞嚴經》!因為這部經典講的是真話、講的是真理。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佛問了兩個問題,你覺得肉團身是金剛不壞,還是一定要歸於死亡?佛講一個真理往往就是從最淺顯的事情或者現象來啟發眾生,這就是智慧,容易叫人開悟。為什麼有些人講經看上去講得對,人家卻不懂啊?這裡有幾種可能性:一種是他自己就不懂,但是好心搞一些口頭禪來勸導大家;一種甚至就是故意的——那就是魔王的誓願啊!
所以我們對一切的人,不要看他冠冕堂皇就怎麼樣,你要看他這種講法能不能對我們起到真實效用,聽了以後能不能給我們那種石破天驚、刻骨銘心的感受,能不能叫你幡然醒悟。「哎呀!原來還是這麼回事啊!」你不要聽來聽去都是在「貼福字」。怎麼貼福字?都是在恭維讚歎,怎麼樣長怎麼樣短。講法一定是講到真實之處,三句話就不離本行,你必須時時圍繞我們這現前能夠感受到的一切的萬法,它是怎麼回事?始終扣緊這個主題。從日常生活下手,從我們眼前,乃至從我們當下、當生說起,要搞明白。不能把講經說法就變成講故事,談古說今,那只是一個方面,不是最主要的。
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
所以波斯匿王也是沒有拖泥帶水,因為這是明擺的事實,這個身體最終都會銷亡的。
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
你現在還沒有死,你怎麼知道你必然要死?這也是用一種同分妄見來推理。有時候同分妄見也能推匯出真理來,怎麼推導呢?凡是人都要死,這是不是世間的同分妄見?因為我是人,所以我要死。
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波斯匿王是帶著隔陰之迷而來,但由於無始以來修行的習氣,他這個心是不是比別人要細一點吶?一般人很少觀照這個問題,乃至到了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他心裡都還沒有準備死的那種念頭。波斯匿王不僅懂得要死,他還知道從這個身體的變遷情況來看。「念念遷謝」,就是念念變化,「遷」,就是改變環境,「謝」,就是死了、滅了。
新新不住:前面念頭死了,後面念頭是不是新的?但新的後面是不是還有後面的念頭啊?才出現新的,剎那間就要變成舊的,是不是「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一堆柴火燒起來以後,我們就知道這堆柴火終歸要變成一堆灰,漸漸地它這個能量熱量就會消耗掉。
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殞」就是「亡」,「亡」就是「殞」,也就是我們這個生命從出孃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