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因為這是佛法,我們必須講出真理,我沒有辦法迴避。大家明白嗎?你迴避不了要得罪人,也只有硬著頭皮得罪啊!情願得罪人,不能得罪佛菩薩、三寶和一切眾生,是不是?我是權衡利弊。
這是講「貫、攝、常、法」。這是不是都是在講「契——契經」?離開「契」能不能講?也有的把「經」說為「門」,不讀經的人是門外漢,不讀懂仍然是門外漢。也有解釋為「徑」,是成佛之路。也有說為「湧泉」,湧泉就是泉水洞。只有把經讀懂,我們才能徹法底源,開智慧。也有把經說為「花蔓、花叢」。這是表想成圓滿之佛要修無量法門。我們平時講的「當下成就」是指成分真即佛;要成圓滿之佛,無量法門都要修,即使魔講的經典我們都要修。你以此方便教化無量眾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現天相、人相、鬼相、畜生相、泥巴相、瓦塊相,三十二應身遍入一切國土。也有把經說為「繩墨」。過去有一種墨盒,那個小木盒裡面有黑繩,木匠鋸木之前先用墨盒裡的黑繩在切割處打一個黑色線條狀的印跡,然後沿著印跡的地方鋸開——也就是把經典作為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成佛,必須以經為師,來規範身、口、意這三業。
那麼對於經典的翻譯者,這裡也作個簡單的介紹。主譯人是「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介紹譯者,就是在與這些菩薩結法緣,在我們今後修持《楞嚴經》的過程中,還要拜託這些菩薩多多關照。「唐」,是唐朝,「中天竺」,是印度中部地區的國土。古印度疆土很大,分為東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五大區,他出生在中印度。「天竺」,譯作「月邦」,有聖賢繼化,如月照臨。「沙門」,這是對出家修行人的通稱,翻譯成漢語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菩薩的法號都帶有教化眾生的含義,不是介紹他因地修行的特徵,就是對治眾生的種種的習氣。「般剌密諦」,翻譯成漢語是「極量」,表才華、智慧到了極點。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烏萇國」,是古印度北天竺。「彌伽釋迦」,譯作「能降伏」。「譯語」,般剌密諦法師不通漢語,那麼彌伽釋迦呢,精通兩國語言,可以把梵文翻譯為漢語,定言詞,成章句,居功至偉。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羅浮山」是廣東的名山之一。山上有南樓寺,懷迪法師住於此處。「迪」,是精進的意思,「懷迪」就是常懷精進。「證譯」,是負責參詳校正,對翻譯進一步圓滿。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這是一大堆的官帽子。「房融」,是武則天時期的一個宰相,為在家居士,受過菩薩戒。「正議大夫」,是唐朝的一個官職,史稱正諫,是言官之名;「大夫」,有舉薦賢能,倡導正義的責任。「同中書」,同就是兼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在唐朝相當於宰相一職,主要負責處理政務,掌管王言,彰顯法度等。「清河」,是房融宰相的出生地。「筆受」,房融也是狀元出身,文采特別好,所以持筆記錄譯文並作潤色。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楞嚴經》,語言非常精煉,文義俱佳。
第一卷
序分
下面我們來解釋這段正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只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
如是我聞:三藏十二部經每一部經典前面的第一句話必是「如是我聞」,包括《心經》。《心經》的譯本有多種,其中一個是《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有「如是我聞,一時」,是全的。那麼由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之所以不用「如是我聞」,也有他的道理。因為《心經》通篇二百六十個字就是在講「如是我聞」。
它是千經萬論開宗明義第一炮,不能小看吶!中國人寫文章往往在標題裡就包含了這篇文章的主旨。那每一部經前面第一句話都是「如是我聞」,它是不是三藏十二部經的總標題?不僅如此,它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萬事萬法的總標題、總綱領。綱舉目張,不把這個綱舉起來,你目張不開。把這個綱舉起來,即是明心見性。文殊菩薩講:「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如是我聞」,前面在講「如來」的時候已經作了解釋,同時,它還有幾個重要的作用。佛在世的時候說法,從來沒有講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