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聞」,這是佛在滅度之前按照阿難的請法而規定的。當時阿難說:「佛啊,您滅度以後,我們整理您四十九年所講之法,每一部經典之前第一句話應該怎麼寫?」為什麼請這個法?印度民族盛行修行,當時的各家各派為了互相區別開各自教派內的經典,所以各自教派內的所有經典都必須用同一句開頭語。那些自然外道,以「有」為宗的,每一部經開頭必然用「籲」;以「空」為宗的,它一定是用「阿」,這是打比方。九十六種外道的經典開頭語都各自不同。而佛法詮釋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當然絕對不可以混同於外道。所以佛恆順世間法,用「如是我聞」作為佛教經典的開頭語。這是講它的緣起。
那麼這個開頭語形成了以後,起到了四個作用:
第一,是斷除眾疑。怎麼個斷疑呢?阿難尊者無量劫以來,雖然沒有成正果,但是他非常莊嚴,心地非常慈悲善良。據說佛有三十二大人相,阿難就有三十大人相。所以當集結經典時,阿難當眾複述佛陀四十九年所講之法,第一句經文——「如是我聞」一出口,大家就明白了,這是阿難代佛傳法。否則的話,大家會以為,佛不是滅度了嗎?佛怎麼又出世了?或者以為,現在阿難成佛了?或者以為,是不是又有佛到我們這裡來示現?這也是干擾清淨心。所以以「如是我聞」作開頭語,大家就都會知道這是佛的臨終遺囑。
第二,息諍。參加收集整理經典的都是證四果的大阿羅漢。你說阿難是過目不忘,這些阿羅漢哪一個不是過目不忘、入耳成誦啊?誰不想登臺像阿難那樣統領大眾,集結經典啊?!但是大家請不要誤解,阿羅漢已經破除了我執,他絲毫沒有名利之爭;但是弘法利生,人人有責。阿難把「如是我聞」一說,這些阿羅漢自然也就解除了競爭的心態。阿難身為佛的侍者、佛的法藏,依佛的教誨講出「如是我聞」,然後再把佛在各個時空點所講之法複述出來,這是理所當然。
第三,區別於外道。有些人讀經時,他首先要看這是哪一派的經典。所以這個「如是我聞」會讓大家一目瞭然,知道這是佛法經典。
第四,利於修行。「如是我聞」通大通小,各種不同層次的修行人可以以不同的觀照,指導自己的修持。
可以說,有了「如是我聞」以後,萬法平等。不管是什麼經,泥巴經、瓦塊經,只要有「如是我聞」,它就是《妙法蓮華經》。遺憾的是,許多人沒有講出「如是我聞」的法義。你不把「如是我聞」講清楚,即使是講《法華經》,講《楞嚴經》,仍然是講的戲論法。《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講「如是我聞」。不把「如是我聞」搞明白,你講萬法平等,是誹謗佛法!萬法平等,佛為什麼講《法華經》是「經王」?為什麼講《楞嚴經》是「首楞嚴」?
同樣講一句話,要看時間,看空間,看眾生根機,要看你的境界。明白了「如是我聞」,萬法平等也平等,不平等也平等,就是你一個人,有什麼平等不平等?還用講嗎?就是這麼妙,只看你聞不聞。不聞的人,你再怎麼樣講,都是裝模作樣,不懂裝懂,白白地造口業。我們要對自己的法身慧命負責,要對眾生負責。一個人只要開口講話就是在做宣傳,不是吉祥加持就是惡意汙染。言為心聲,禍從口出,要好自為之!
至於怎麼聞法,就是講「如來」。把「如是我聞」講成「如來我聞」是不是一樣的?講「如去我聞」是不是一樣?講「如非我聞」是不是一樣?要學會舉一反三。明白了「一心三藏」,你講一切法都是如來正法,都能圓融、圓滿、圓通。像這樣講法是不是很容易啊?每一個人都能講,而且如數家珍。因為都是我們的自性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