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講

同修之間相見合掌都是表把別人當做佛、當做老師:「我向您老人家求法,阿彌陀佛。」這是謙虛學習。而白佛言:「白」,是說的意思。

我是如來最小之弟:從這裡開始講老實話,服輸了,乖了。剛才那麼犟嘴,你要原諒我。這個意思都包含了。阿難在「四王八子」之中年齡最小——淨飯王兄弟四個,生了八個王子。阿難是佛的堂弟,孫陀羅難陀是佛的同父異母之弟,而提婆達多跟阿難是親兄弟。

蒙佛慈愛:因為阿難出家以後作為佛的侍者,與佛朝夕相處,所以他特別感慨「蒙佛慈愛」。那麼多弟子,對這個堂弟特別地關愛。往往天天跟師父在一起的人他不一定就能成就,離開師父十萬八千里的人可能幾個電話、幾個資訊他就成就了。這就是我們的一種逆反心理——天天跟師父在一起,他還就專門觀察師父的毛病和習氣,結果把師父的毛病習氣他全盤接受,成了師父的垃圾桶;跟師父相隔十萬八千里的人,他只看師父的長處。有些人看到師父一個資訊、看到師父的光碟,把「一心三藏」道理一轉,他成就了。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啊!

雖今出家,猶恃憍憐:雖然我也出家了,但是我仗著佛的慈愛作人來風,撒嬌,無所顧忌。一般而言,除了阿難,誰敢跟佛那樣犟嘴啊?所以多聞,未得無漏:怎麼個「多聞」呢?無量佛講無量經典,阿難過目成誦,入耳不忘。這種善根,連觀世音、地藏王、釋迦牟尼、阿彌陀佛都望塵莫及,可是卻成了阿難的障礙。他「多聞第一」啊!「未得無漏」,沒有見道,沒有成就「一心三藏」。文殊菩薩在後面偈頌裡講:「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不能折伏娑毗羅咒:境界現前的時候被境界轉了。為彼所轉,溺於淫舍:在那不乾淨的地方,被摩登伽女以邪咒所迷惑,差點毀掉戒體。如果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在塵不染,戒壞見不壞。對於小乘人來講破了大戒,無可救藥,叫斷頭罪,所有的懺悔都不能免罪;唯有大乘,一念可以銷滅一切的罪過,一念可以把整個虛空世界翻個底朝天。所以在座的各位啊,無量劫以來、今生今世以來有誰心裡沒有一些陰暗的角落?誰沒有些毛病習氣?要想按照小乘人修那種無漏成就,你去試試看。我們要堅定這個信心,天大的事情都不重要,把《法華經》《楞嚴經》讀懂,明心見性最重要。你能帶業往生吶!

當由不知真際所詣:「真」,就是真理,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和「詣」和「際」這三個字是一個意思,都是表方位、處所。這個真理在哪裡呀?

開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是悟門。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修、不愁證,即悟、即修、即證。是不是兩次問話現在提高了?我修了無量無量無量劫,我還求什麼修、求什麼禪、求什麼定?我現在要求開悟,到底怎麼回事?我現在不是要念佛、拜佛,我是要明白到底什麼是佛,佛是怎麼回事。阿難是不是逐步地提高啊?這個我們是看得很清楚啊!一路走過來了,到最後還是回頭。現在一不談修、二不談證,先來看看這個悟的事。真正的「奢摩他」就是「一心三藏」。

令諸闡提:「闡提」,指一闡提,梵語音譯而來,意譯為信不具,就是不具善根的眾生——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誡。這種人完全是邪知邪見,所以佛在早期說法時講這些人不能成佛;後來在方等時期又提出這些人也能成佛。隳彌戾車:「隳」,就是毀滅,破壞;「彌戾車」,是梵語,譯為「樂垢穢」,亦云「惡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這句話講得很真誠,很感慨,一個人牽動了整個法會的氣氛。所以他這個「五體投地」也代表了整個法會的氣氛。這個「五體投地」就是頭面接足禮,四肢加頭,這是「五體」。怎麼「投地」呢?把自己放到最低位,像大海一樣包容百川,有容乃大。

修行人要注意啊!我們時刻要想到我們要「五體投地」,才能包容百川。不要總是昂首挺胸、居高臨下,這叫「慢山」吶!它不能儲存一點點水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是非曲折,你不理睬,什麼事都沒有;你越理,事情還越多,叫人多話多、禿子頭上疤多。要明白這個道理,好好想一想啊!天大的事情笑一笑,什麼事兒也沒有;芝麻皮大的事情,你認真起來就變成天一樣大,還可以無止境地發展下去。

就像兩個人對罵一樣,罵起來一步一步地升級——一個人罵,「你放屁!」另一個人說,「你放狗屁!」然後這個人,「你放臭狗屁!」是不是?如果他罵了一下,你說,「阿彌陀佛!謝謝你的教誨。」不就什麼事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