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誰又不是誰啊?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兒女,這是講第二義;講第一義都是你一個人。不能做口頭佛子啊!
我經常跟一些人講,我的常隨眾經常也不少於幾十、幾百,各地的弟子更多。你們相互之間有誤解有矛盾,是一對一、二對二、一對十、十對八,而師父是一對百、一對千、一對萬,你們誰能理解師父?各人用自己的角度來觀照師父。只有你們自己當了師父的時候,你們才知道師父有多難做。一人難稱百人心。任何人不可以以自己的下劣心來打師父的妄想。對也是師父對,錯也是師父對,師父總有師父的道理。
須菩提:「須菩提」,翻譯成漢語叫「空生」,或者「善吉」。他在佛十大弟子中是「解空第一」。一個禮拜之內三易其名,這很有意思。須菩提一出生,家裡的百萬財產便不翼而飛,一貧如洗,所以他父親很煩惱,這下生了個災星,便給他起了個「空生」。但生下來了又不能把他害死,所以請人給他相命,一個、兩個、三個……都講這個小孩子是大富大貴之相啊!所以老頭子沒有辦法,就把煩惱的名字改成「善吉」,看這個名字能不能得到加持。好!幾天以後,所有的財產完璧歸趙,莫名其妙全部出現了,老頭子更高興了,又改名叫「善現」。實際上這個菩薩是來示現,《楞嚴經》後面講,他在無量劫以前即已證得空性,《金剛經》的當機是誰啊?須菩提。
有一個公案叫「須菩提坐虛空」,你可不要以為須菩提有神通,騰雲駕霧,就坐在虛空中打坐。比如說,須菩提站在這裡,只要有一個人講,「你這個人站在這幹什麼?礙事!」他一屁股就坐下來,跟你沒有二話講。又來一個人,「怎麼坐在這裡啊?礙事!」馬上一屁股就站起來,只要沒有人再打岔,他永遠不會改變。這就是逆來順受,橫來正對。要叫我們有些人可不是這樣啊!定是針鋒相對,無理也要辯三分,何況他還有理。所以修行是難行能行,難成能成,一反世間心態。
有兩個人走到師父面前來評理,只要你兩個人敢來,我就是左右開弓:都給我滾!來評理的人有理也沒有理,沒有理也沒有理。修行人有什麼理講啊!抓住當下。他是誰?你是誰?你有一個評理的念,你就已經在墮落。大家明白嗎?你心裡還有人我是非啊!什麼叫「一心三藏」?話好講,行難持啊!可是就是要難持能持,難行能行,否則你不得解脫。有的人聽經時感慨萬分,一離開道場依然故我,這是難題。你要成究竟圓滿之佛,就需要像須菩提這樣時時事事處處提起觀照。
優波尼沙陀:他因為觀照六塵性空而證果。「優波尼沙陀」,譯作「塵性」。「塵」,是指我們能夠耳聞、目睹、身受、想象到的各種有形有相的萬法,統說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包含無量的萬法。把一切看破、看空,而證阿羅漢果位。這對末法時代的修行人也至關重要啊!那個名聞利養是什麼東西?高官厚祿是什麼東西?家庭財產、父母兒女又是怎麼回事?金銀財寶又是怎麼回事啊?都是一場虛夢。有智慧的聖者看的是浮雲、虛空、泥巴瓦塊、爛狗屎;你把它看成是金銀財寶,耽誤了、束縛了你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在輪迴受苦啊!它是強盜是土匪,害得我們家破人亡、六道輪迴。重要啊!特別特別是出家人,你眼睛裡還有錢財,你要當心,三惡道裡已經給你掛了號!許多弟子出去做法會的錢,以及居士們供養的錢,回來統統交公,要建道場。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到兩個和尚在搶錢,乾隆皇帝嘆了一口氣:我不滅僧僧自滅。這樣的出家人都是自取滅亡。要錢幹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出家人是這樣,在家人是不是這樣?也是一樣啊!明心見性的人就是出家人,我們都要按照第一義諦出家人來規範我們自己的行持。
唐朝的首富龐居士把所有的家產變賣為金銀細軟,裝入一條船扔到海里,已經到手的錢財還把它扔掉。有智慧的人把到手的東西扔掉,而沒有智慧的人卻拼命地去爭,拼命地去奪。人家到手的東西都還扔掉,何況我們還沒有到手呢?你去爭它幹啥呀?順治皇帝擁有江山美人、無量金銀財寶,皇帝不當,當和尚。所為何來?我們要想明白。有些人以種種的藉口:我現在要拼命賺多少多少的錢,然後我怎麼樣……這種發心都不真實。
當年釋迦牟尼散步,看到一位小夥子放著一群羊,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佛走過去問:小夥子你有什麼計劃啊?小夥子誇誇其談啊——這群羊賣掉以後再買一群牛,牛再生牛再賣錢;然後蓋房子,討老婆,生個小兒子;等到兒子長到十五歲,我再出家了生死。佛講:小夥子,你現在不已經了生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