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心。沒頭沒尾沒面沒背的那個東西跟那個有頭有尾有面有背的東西是什麼關係?就是一個東西。無量就是一,一就是無量。這一部分就是那一部分,那兩個部分就是那八個部分,就這麼古怪。我們好好把它轉,誰轉得刻骨銘心,誰得大自在。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身」指法身,法身無相,為一切相所依。這都是方便說,沒有方便說我們不可能悟到究竟說,而究竟說沒有什麼法身、報身、化身。法、報、化當下就是一個念。「含」就是報身,是智慧妙用;「十方」就是化身。「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有方所有空間必有時間,必有萬法萬相。這段經文是妙語連珠,口頭禪都會講,但是我們貴在要變成自性流露,要懂。
《楞嚴經》從頭講到尾就是在講一心三藏,就是講我們的心。所以讀懂了《楞嚴經》,三藏十二部經即使是方便法,方便法是不是我啊?行善的善是不是我?被斷的惡是不是也是我?行善的行、斷惡的斷,是不是還是我?明白了《楞嚴經》一心三藏,十二部經乃至外道邪法乃至種種資生產業,乃至種種學科,沒有哪一樣不是我,都是一個念在變化。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毛端」,是人身上的毛端,是表正報,表有情;「寶王剎」,是表佛寶法王之國土,表依報國土,表無情。正報之最小能現依報之最大,這就繼續講事事無礙法界。「寶王剎」比喻為無窮無盡的十方虛空,我們一毛孔就能包含它,而且就能當下現出它的全體之相來,是不是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啊?表這個法。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微塵」是表無情之最小。轉大法輪教化眾生,一般是針對有情而言。無情裡能包容著有情。所以這兩句經文,繼續強調法界真心本來面目不可思議。
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如果按照通教的「滅塵合覺」,叫做無餘依涅盤。它離開了肉團身,離開了一切有形有相的法,進入那種空如來藏大光明。用圓頓大教來講,可說為無住大涅盤。無住大涅盤包括自性涅盤、有餘依涅盤、無餘依涅盤,當下是一個本體。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已經滅塵合覺的那些古佛如來知道不知道我們吶?都知道。我們動一動就是他們自己在動,雖然他們知道我們,如果我們不發心的話,他能不能度我們啊?不能。
就像我們在夢中一樣,變現出來那麼多人,他們在夢中能不能聽我們的話呀?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可是夢中那麼多人是不是我們自己啊?我們做夢的自己度不了夢境中的自己。所以諸佛到這個世界上來是不是在做夢中佛事啊?你自己不發心,佛度不了你。雖然我們就是他,但是必須自己發心才能得度。那麼一旦我們成佛了,跟他是不是圓融為一個本體啦?這個時候你才體會到,哎呀!原來我就是多寶如來,原來我就是觀世音啊,原來阿彌陀佛、釋迦牟尼、日月燈明佛都是一個東西啊;原來那個牛魔王也是我啊,原來那個泥巴塊也是我啊!可要度他們,只有出來講經說法啊!所以這個法就是不可思議,唯有智慧能夠觀照。
沒有明心見性的人絕對不能相信自己,你所有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東西,你怎麼能知道別人呢?可是我們在迷惑顛倒中總是自以為是。所以這個「滅塵合覺」,看我們滅了多少,合了多少。同時還要明白,這個塵能不能滅啊?把這個一滅掉就什麼都沒有了,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統統完蛋。這就是《楞嚴經》講的,一假一切假,一滅一切滅。
比如說這個手掌比喻為塵,我滅塵合覺變成拳頭了,手掌滅了沒有?沒有。它當下就是拳頭,拳頭生了沒有啊?它當下不還是個手掌?所以既然不能滅塵,能不能合覺啊?你跟誰合啊?塵當下就是覺,覺當下就是塵。所以滅而非滅,合而非合。無合不妨說合,要不然這個嘴巴怎麼開口啊?講到底,什麼東西都是一個念,我們咬住這一點,經文就好理解。
即使佛在講經的時候,許多語言也都是不圓滿的,但是他沒有辦法,出世間的真理沒有辦法用世間的語言來表達圓滿。所以「滅塵合覺」錯不錯啊?本身就是錯的。雖然是錯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卻能悟到真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那個東西。
我們雖然本來是佛,不從修得,但是不修能不能起妙用啊?就跟那個礦裡的金一樣,它本來是金啊,你煉也好,不煉也好,它都是金,但你不煉的話,能不能把它顯發出來?不能。因為佛滅塵合覺,也是依照一心三藏的道理,用法來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化掉。滅與合是不是講修證啊?因為修證了,「故發真如」。「故發真如」就是把自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