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孝文帝和梁武帝時南北都出現了流內、流外之別,這也是一個重要變遷,“吏”階層從此淪落到了“流外”。在九品官人法之下,中正二品以上為士族士大夫,三品以下則是寒士和寒人所擔任的吏職。流外七品或七班,便是由中正品的三品至九品這7等轉化而來的。先秦擁有爵命計程車大夫與無爵的“官人百吏”或“府史胥徒”,本是兩個階層;戰國至秦的社會變革打破了這種身份界限,秦漢時基本沒有官、吏分途的制度,入仕者皆“本於小吏幹佐,方至文學、功曹”,再經過察舉、辟召而“遷為牧守,入作臺司”'61'。而魏晉以來,官、吏在身份上再度一分為二,顯示了事物在一左一右地曲折發展。南北朝官與吏的分途和分等是以“門品”為基礎的,屬於“品位分等”範疇;流內流外之制與九品官人法的淵源關係,說明它本是中古士族政治的制度遺產;但與此同時,它也具有劃分高階和低階文官的積極意義,所以某些現代國家中仍然有類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