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沒有把天地會的核心機密說出去。至於他關於萬提喜所以稱“洪二和尚”的解釋,顯然也掩蓋了問題的實質。當時,清政府迫不及待想知道的是天地會創始人洪二房和尚究竟是誰?而行義對此卻沒有作出正面回答。他只說他父親“因乳名洪,排行第二,故多稱供二和尚”。可是,清高宗當看到關於訊究行義的奏摺之後卻說:“此案前據孫立毅奏,訪拿會匪即有洪二和尚傳教之語,嗣據圖薩布奏拿章獲陳丕一犯,究出洪二和尚,現在漳浦縣地方居住,是洪二和尚實為此案要犯。”'88'本來,孫士毅奉旨查拿天地會和回奏清廷時提到的是天地會起會人“洪二房和尚”,而圖薩布奏拿獲陳丕之供詞,也只說到傳他入會的“提喜籍隸福建漳浦縣,住在高溪鄉觀音序”'89'。既未說提喜是天地會起會之人,也未涉及他叫洪二和尚。提喜稱洪二和尚是行義首先交代出來的。顯然,清高宗在這裡把天地會起會人所謂“洪二房和尚”和洪二和尚萬提喜完全搞混了。到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十七日,他在向協辦大學上福康安。廣東巡撫圖薩佈下達務必向行義嚴究其父傳會情形的上諭中又進一步認定“天地會節經查明起於洪二和尚,今既據行義供認伊父提喜即洪二和尚,是提喜為此案傳教正犯,已無疑義。”'90'清政府最早抓獲林爽文天地會起義的重要首領楊詠供稱天地會由洪二房和尚和朱姓起的,嚴煙交代天地會內所稱洪二房和尚乃暗隱起會的朱、李二姓及萬和尚的總稱。現在,乾隆皇帝把他們交代的“洪二房和尚”稱之為“洪二和尚”。其實,這個洪二和尚(洪二房和尚)同行義之父洪二和尚萬提喜並不是一回事。這兩個“洪二和尚不應當混淆:一個是實有其人的萬提喜,“洪二和尚”是他的別號;一個是“並非實有其人”,暗指天地會創始人朱、李二姓,“洪二和尚”(洪二房和尚)是其代稱。也就是說,在清官方文獻記載裡,所謂“洪二和尚”的內涵,有廣狹之分。萬提喜雖然也號“洪二和尚”,但他畢竟不能同“洪二和尚”(洪二房和尚)劃等號。正如數學上正命題成立,它的逆命題未必就成立。由於清高宗把二者混為一談,並且認為“天地會起於洪二和尚”,“提喜即洪二和尚”,這樣,萬提喜就變成了天地會的倡始人。自此以後,一直到嘉慶年間,清朝督撫大員,包括汪志伊、先福等人在內,奏報天地會緣起時大都聲稱天地會起於“洪二和尚即萬提喜”。這就是所謂清政府一些高階官員在奏摺中正式肯定了萬提喜是天地會創始人的真相。
應當指出,儘管乾隆皇帝把天地會說成由“萬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倡,嘉慶年間的督撫大員也援其說。然而,在乾隆末年直接負責查辦天地會的高階官員並不都這樣看。例如,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福康安、郭世勳在一份折片中就說:“臣等查天地會名目狂悖詭誕,而起自何人、何地,嚴切追求,終無確據。”'91'可見,清高宗在乾隆五十四年人1789年)聲稱“天地會節經查明起於洪二和尚”提喜的說法,並不是什麼“已無疑義”的結論。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的《天地會》第一分冊《天地會的起源》部分,曾蒐集了孫立毅的有關奏摺和乾隆上諭多件。文內所載查拿天地會起會人本為“洪二房和尚”,編輯者在對這批檔案新加標題時,則一律用“洪二和尚”代替,我以為似欠妥當。
“乾隆二十六年說”的同志還以“天地會結會時都要供奉洪二和尚萬提喜的牌位”為由,斷言“萬提喜是天地會眾一向承認的創始人。”'92'其實,天地會結會時也不都是供萬提喜牌位。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關材料看,天地會早年結會尚無供奉祖師牌位之事。那時,結會儀式比較簡單,一般在荒僻野嶺舉行,他們“插草為香”,也不擺設香案。只是到乾嘉以來,隨著天地會的廣泛傳播,堂會逐漸增多,原來不信神佛、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歃血結盟的異姓組織天地會受到白蓮教和中國其他秘密宗教的影響,在結拜儀式中逐漸摻雜了不少迷信色彩,諸如供奉祖師牌位等等。牌位上多有太始考妣朱範例英、太宗考妣洪啟勝太子朱洪祝、大哥萬雲龍、軍師陳近南、五祖、五虎將等,甚至還有供奉觀音、土地、太乙真人、關公等名字。誠然,清朝封疆大吏奏摺內比較多地提到天地會結拜時“供奉供二和尚即萬提喜牌位”。對於這個問題應作具體分析。第一,就清朝官方而言,如前所述,他們往往把天地會內所稱起會之人洪二房和尚同乾隆年間傳播天地會的重要首領洪二和尚萬提喜混為一談;天地會結會時本來供奉供二房和消或萬提喜的牌位,到了這些官員麥折中變成了“洪二和尚即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