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著太子回到長安城,皇帝趙鈺民勒令太子回東宮自省,至於其他說辭,在朝堂上也沒有人不識趣的去提。 畢竟失地已經收復,三省三相已經落印,能看出來,早在太子回長安前,朝堂上就已經形成了共識。 太子親征,收復失地,有功,未殲敵酋,無過。 有功無過,便是大乾朝堂對這次太子親征的評價。 但是實際上如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只是沒有人願意揭開真相而已。 大乾每年一小舉,三年一大舉,小舉為院試、鄉試,大舉為會試、殿試。 院試也稱童子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進行學習,考中者稱為童生。 鄉試是每三年在各道府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考中者為舉人,可為地方取為吏員。 會試是每三年在長安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中者稱為貢士,也稱三百貢生,可為官或國子監就讀,為官者多去九寺五監任職。 殿試則是最高階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考中者為進士。每屆進士的數量不等,以八,十六,二十四為限。 物以稀為貴,考中進士者往往於三省六部中為官。 大乾如今三分之二的三省三相為進士出身。 而這次勳貴為了不讓文官難為軍方,破例提出讓這次殿試的進士數量增為三十二人。 權利的爭鬥,各憑手段,爭一時高低,卻不能一棒子打死。 看到武人低頭,文人自然沒有窮追猛打。 回到長安後,蘇策沒有去東宮,而是去了十率府,將兩千旅賁軍歸還給領兵的五衛率。剩下一千人都是蘇策挑出來的,留下左率聽用。 回到長安,蘇策在十府待了三天才和其他諸位衛率將旅賁軍的調令歸屬理清。 處理完雜事後,蘇策去了一趟東宮。 太子颳去了鬍鬚,依舊一襲青衫,懷裡抱著一個小男孩,太子正在給他讀書聽。 “臣見過太子!”蘇策肅身而立,微低著頭。 “這是蘇將軍,可記好了!”太子趙載承沒有抬頭,而是把頭搭在小男孩耳邊,溫聲說道。 “父王,沐兒記著呢,東宮左衛衛率蘇策,涇陽縣伯。”小男孩眼睛咕嚕嚕的轉著,看樣子就不是個老實孩子。 從趙載承的腿上跳下來,揹著小手,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在蘇策身旁繞了一圈。 “我要與你說話。”小男孩走到蘇策身前,拉著蘇策的裙甲。 “世子,請說!”蘇策身上穿著甲冑,單膝跪著,蹲下。 小男孩老氣橫秋的拍著蘇策的肩膀說道:“父王說,蘇將軍在戰場萬夫莫當,是不是你可以大敗一萬個人呢?” 對於小孩子,蘇策很喜歡,掀開面甲,露出一個微笑:“萬夫莫當是世人謬讚,不過,想來可以打過十幾人吧!” “父王,我能讓蘇將軍幫我個忙嗎?”小男孩轉身,一手抓著蘇策的臂甲,一邊用著祈求的眼神看著趙載承。 “你先說,若是可行,到也不是不可以。”趙載承把手上的書放下。 “沐兒去見過母妃,母妃總是哭,有人欺負母妃,沐兒能讓蘇將軍幫沐兒把那些壞人打跑嗎?”小男孩祈求的看著趙載承。 “……沐兒莫要亂說,沒人敢欺負你母妃。去找孫嬤嬤吧,父王和蘇將軍有大事要辦!”趙載承眼圈微紅,卻很快調整過來。 “哦,好吧!父王,兒臣告退,蘇將軍,再見!”小男孩鬆開抓著臂甲的手。 小男孩露出一個笑臉,衝著趙載承拱手行禮,一個老嬤嬤過來牽著小男孩的手。 “世子,再見!”蘇策站起身子,搖著手,衝著一步幾回頭的小男孩告別。 “蘇策,今日叫你來,兩件事。”等到小男孩走遠,趙載承挺直了身子。 蘇策沒有說話,拉下面甲。 “第一件事,剛才那個孩子是孤和鄭氏所出,世子前些日子大燒不退,皇后將沐兒接到宮裡,這才好的,這東宮裡面安靜,孤需要你把這些蛀蟲抓出來,第二件事,世子住在東宮,孤需要你,寸步不離,護好世子!”趙載承沒有隱瞞什麼。 “喏!”蘇策捶胸行禮,這本是東宮十率的職責,什麼世子發燒,那只是說的好聽一點而已。 “去吧!”趙載承遞給蘇策一枚兵符,這是一枚虎符,總管節制東宮旅賁軍。 蘇策雙手接了過來,把虎符塞到懷裡面。 趙載承坐在椅子上又拿起來書,揮了揮手,蘇策拱手行禮,退出太子書房。 出來後,看著外面的天空,春天的連綿細雨,讓東宮裡面多了很多生氣。 但是蘇策明白這份安靜下可藏著汙垢。 姜瀾回家了,現在蘇策的手上並沒有可靠的人可用,但是這並不妨礙蘇策做事。 回到十率府,蘇策亮出虎符,讓旅賁軍將其他衛率召集過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