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了神神鬼鬼們遷怒於齊 景公,讓齊景公的病一直得不到痊癒。一殺祝史,各國的使者們就會相信原來齊景公的病不是因為自己造孽,而是因為祝史瀆職。
……看,要想在古代官場上吃得開,你得懂一套獨特的官場邏輯才行。
齊景公一聽,立刻笑逐顏開:";高!實在是高!";
快樂一定是要和別人分享的,齊景公得找個貼心的人來分享快樂,誰最貼心呢?……晏嬰。
晏嬰一邊聽齊景公眉飛色舞地說著,一邊心裡痛罵:";梁丘據啊梁丘據,你小子可真夠陰損的!不行,這事我得管!";
晏嬰當下引古論今,來了一通長篇大論,大意是說:";您把國家搞得一團糟,再怎麼侍奉鬼神也沒用,老天爺嫌棄您,老祖宗也恨您,祝 史他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現在咱們齊國的情況是:官吏太壞了,關稅太高了,禁令太多了,稅收太重了,老百姓罵娘了。如果祝史的祈禱真 會給您帶來福分,那老百姓的詛咒也一樣會給您帶來厄運。而祝史他們就那麼有數的幾個人,再會求福,也趕不上齊國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詛咒 的力量啊!";
齊景公一聽,再一捉摸:";還是你說的在理,那我就不殺祝史了,還是多花點兒精力把國家治理好、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吧!";
晏嬰的思路是周人一種典型的天命觀,意思是說:即使老天爺和祖宗神靈鬼鬼怪怪們都是真實存在的,那他們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們和 人的關係是一種互動的關係,而不是像商朝人普遍認為的那樣:老天爺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不管發生了什麼大家都應該認命。
隨著時代的發展,周人那種明裡一套、暗裡一套的做法被後來的統治者繼承了下來,但麻煩在於:這種事是經不起較真的。可學者治學卻 必須是要較真的,怎麼辦呢?
秦始皇的辦法是:殺!
漢景帝的辦法是:劃定學術禁區!暗含的意思是:我們統治者的這套兩面三刀、說一套做一套的功夫你們知識分子自己心知肚明就完了, 誰也別把這層窗戶紙給捅漏了,那樣可對誰都不好!
所以,在打天下的時候,武王伐紂是對的,伯夷、叔齊是錯的;等打完天下坐天下的時候,武王伐紂是錯的,伯夷、叔齊是對的。這個問 題只能分別來看,不能連起來看,連起來一看不就自相矛盾了麼!
……所以,伯夷、叔齊的恥食周粟和武王伐紂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在整個專制王朝史上也一直都是一個很讓人尷尬的話題,是可以泛泛 而談卻無法深入探討的。現在我們回到《孟子》文字,公孫丑向老師請教伯夷、叔齊是怎樣的人,我們現在就該明白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 分量有多大了!孟子當然絕對支援周武王所代表的天意和民意,但他又該怎樣論述伯夷和叔齊呢?
。 想看書來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1)
介紹過了伯夷和叔齊,再來說說伊尹。伊尹是幫助商湯開基立業的一代名臣,伊尹之於商朝,就如同姜太公之於周朝。關於伊尹的生平, 有著很多的傳說。有的說法是,他有著不錯的出身,後來為夏朝的末代暴君夏桀效過力,又投靠了商湯王,後來又改投了夏桀,後來又改投了 商湯,如是者一共五次。如果現在有一位職員在兩家競爭的公司之間也這樣來來回回,肯定被同事們罵死不可。另一種說法是,伊尹出身卑賤 ,是個奴隸,在商湯手下擔任食堂裡的大師傅。有一次商湯不知怎麼溜達到廚房來了,伊尹借這個機會用烹調的道理比喻治國之道,一下子得 到了商湯的重視,被破格提拔,終成名臣。孟子是支援第一種說法的。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公孫丑的那個問題:";您怎麼評價伯夷和伊尹呢?";
孟子的回答是:";這兩人的處世之道大不相同。伯夷的做法是:不效力於看不慣的君主,也不領導不讓自己喜歡的老百姓,遇到好世道就 出來做事,遇到壞世道就腳底下抹油。伊尹的做法是:不管在什麼樣的主子手底下都能做事,不管是什麼樣的老百姓都能領導,遇到好世道就 出來做官,遇到壞世道也一樣做官。";
孟子接著說:";我教書是買二送一,我再額外給你談談孔子的做法:孔子是能做官就做,不能做就辭,能長幹就長幹,該捲鋪蓋卷的時候 也毫不猶豫。這三位都是古代的聖人,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呵呵,雖然我們不一定都學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