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緊緊裹住,泥土裡還有些紅紙的殘骸支離破碎,想來是些不厚道的人把別人掛上的紅符丟在地上,好把自己寫的掛上去。
蕭雲朔向樹上望了望:“那樹頂不是還有地方麼?怎麼說滿了?”
小沙彌笑道:“施主說笑了,那麼高的地方,怎麼可能有人上得去?”
蕭雲朔邪魅一笑:“小和尚,借筆紙一用~”說著拉了如悔就向寺院門口走去。
寺院門口的案上,恰還放著幾張剩下的紅紙,蕭雲朔提起筆來,看了楚如悔一笑,低頭寫道:
惟願與君長攜手,不信蒼天恨白頭。
筆末用力一勾,顯足了一代君王的凌雲霸氣和狂傲不羈。
“如悔要寫什麼?我幫你掛上去。”蕭雲朔將筆紙推給楚如悔。
楚如悔放下筆紙,微微搖頭:“如悔凡事只信自己,沒什麼好求的。”
蕭雲朔知他如此,也不勉強,一個飛身便向樹頂而去,驚起了周圍眾人一陣高呼尖叫,直把個小沙彌看得一愣一愣的。
楚如悔看著蕭雲朔飛到樹頂,攀著樹枝小心翼翼地將紅符系在樹上。在一片鮮紅翠綠的掩映下,那個少年的身影高高地凌在夜空之中,樹枝搖曳,衣帶飛揚,回身一望,便是風華絕代,迷醉十世眾生。
我想求的,已經被你寫上了呀。
那日蕭雲朔掛上的紅符從此便留在樹頂,因為再沒有人能上去把它摘下來。冬去春來,神木長出了新芽,片片嫩葉將紅符護住,彷彿在為它遮風擋雨一般。
據說,直到虞武帝殞命落雲城的那日,那掛了紅符的枝條才突然折斷,掉了下來。路人驚訝圍上去看,發現那紅紙黑字竟還如剛寫上去的一般。
第六十三回
轉眼三春,乃是神秀十一年。大虞武帝蕭雲朔年方二十二,卻已雄踞東南,名冠天下,各國智士名將紛紛投至闕下,一時人才雲集,賢者濟濟,各國頗不自安,或引頸奉印,求為藩屬,或秣馬厲兵,堅壁清野。大虞上下也是摩拳擦掌,人心浮動,大家心裡都明白:時機已到,北伐雪恥的日子終於不遠了!
一日,虞武帝召叢集臣商議道:“自古攘外者必先安內。如今內政已定,糧馬富足,朕有意北伐,收復中原,不知眾愛卿以為如何?”
秦行師進曰:“中原本是我漢家故地,當日七胡亂華,奪我江山,歷代君主日夜諮嗟,皆以不能復國為恨。今陛下年少英武,威震萬邦,此時北伐,正合天時民意。”
虞武帝又道:“北方孤竹、吐壁二國勢大地廣,如果聯合一個以圖另一個,雖然費力持久,成效卻大;西南群小或附或敵,甚是紛亂,以我今日之兵攻之,可計日而得,但是人少地薄,收效甚微。眾卿家以為,朕該先攻哪一個?”
沈文遠回曰:“西南藩國雖然利小,卻是大虞後方。如果不先穩住他們,一旦陛下北上,西南騷亂,我們腹背受敵,必受其害。”
於是群臣議定,先以吞併西南諸邦為計。
“我西南兵馬一動,兩國必有反應,到底先滅哪國,結交哪國,還該早做計劃。不然待兩國結盟,合力對我,到時候被滅的恐怕就是我們了。”虞武帝又問道。
秦行師看了看身側的楚如悔,心下猜測,不知道他會怎麼說。按說自己雖是被吐壁大汗棍棒趕出來的,可到底是生活多年的舊邦,親友故舊皆在,總不希望他們先做炮灰。同樣的,孤竹也是楚如悔的舊邦,而且他還是孤竹的太子——如果滅了孤竹,他的父兄姐妹無論如何都必死無疑,而他也會成為全國人民的罪人,再是一世英名也必然會揹負萬世唾罵。
皇帝又跟他有斷袖之好,看來這次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秦行師嘆了口氣,正想說“先打吐壁吧”,卻不料身邊一個清貴聲音如蕭管響起,便是不看,也知是丞相楚如悔。
“孤竹高莫,年老昏聵,太子離去後,諸弟紛爭,內亂不斷,百姓苦不堪言,若陛下興義師而去,以擁立太子為名,必可得百姓開城相迎,不戰而勝。吐壁宇文碩雖廢長立幼,引得十六部各自為主,可據說四子宇文克已經收伏了十一部,幽儀夫人和她的小兒子以及廢太子宇文雍也都被他殺了,足見是個難敵的對手,其勢正猛,不可硬擋。況且吐壁與西南諸邦接境,若欲攻吐壁,恐怕他聯合西南與我作難,到時孤竹反戈,大虞必危矣。”
虞武帝聽罷點頭,群臣也紛紛悅服。於是北伐孤竹之計乃定,諸文臣武將各各領命,有的去籌備與吐壁結盟事宜,有的去清點攻打西南的糧草。
“秦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