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有三種爭點。

(一)關於吾人由理性所得之一切知識之物件,有純為感覺論者,有純為智性論者。伊壁鳩魯可視為感覺論者中之特出哲學家,柏拉圖則為智性論者中之巨孽。二派間之區別(雖似不自然),自古已然;至此兩派之觀點則不斷繼續保待,直至今日。感覺派主張實在性惟在感官物件中見之,其他一切事物皆為空想;反之,智性派則謂感官中所有不過幻相而已,僅有悟性知真實之事物。感覺派固不否認悟性概念之實在性;但此種實在性之在彼等,純為邏輯的,反之,在智性派則此種實在性為神秘的。感覺派容認智性的概念,但僅承認感性的物件。智性派要求真實物件應為純粹直悟的,且主張吾人由純粹悟性具有一種不伴隨感官之直觀——就彼等之意見而言,感官僅使悟性昏亂而已。

(二)關於由純粹理性所得知識之起源,即此等知識是否自經驗而來,抑或與經驗無關而起於理性之問題。亞里斯多德可視為經驗論者之重鎮,柏拉圖則為理性論者之領袖。在近代,洛克追隨亞里斯多德之後,萊布尼茲則追隨柏拉圖之後(萊布尼茲之說,雖多與柏拉圖之神秘體系不合),並不能使此種爭論到達任何確定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