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為依託,已形成半圓形防禦線,無論日軍從北、從東,還是從西,要想破這條防禦線都很難,這叫做置之險地而後生。
興致勃勃之下,衛立煌還誇下海口,稱中條山是抗戰中的“馬其諾”,防禦工事堅固,官兵士氣旺盛,完全不用擔心守不住。
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何應欽為此親自到洛陽與衛立煌見面,後者仍堅持自己的策略。
背水一戰,別人都不敢使用這一戰術,只有我敢而且使用成功了,這次我也會以不變應萬變,像以往那樣繼續守住中條山。
何應欽最終表示同意。
不是向好而是向壞
古往今來的很多軍事例項都表明,險地可以守,但必須有所憑峙,不然險地就會很快變成“死地”。
按照衛立煌的認識,他的第一個憑峙是防禦工事,也就是他所說的“馬其諾”。
可是,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規律,但凡叫做馬其諾的,幾乎沒有一個不被人家攻破。
淞滬會戰時的“東方馬其諾”從頭至尾就沒派上什麼大用處,而法國真正的馬其諾,一年前就被德國人繞過去了。
不是說防線不重要,而是說如果過於看重和依賴防禦工事,最後的結果一定不妙。中條山防區南北縱深很小,就算防禦工事真的達到馬其諾水平,也很難長期堅守,更何況還不達標。
中條山上有“站、跪、臥”三種防禦工事,有交通溝、有據點堡壘,衛立煌在山上轉了轉,以為這就不錯了。
可是蘇聯顧問也上山視察了,人家看後就大搖其頭。
知道什麼是現代防禦工事嗎?得把一座山都給掏空了,山洞裡可以過汽車、拖大炮那種的。你這還叫馬其諾?簡直兒戲一般,太好笑了。
如果工事不行,那就只剩下了官兵士氣旺盛。衛立煌雖沒讀過正規軍校,但在陸軍大學特別班進修過,兵法戰策還是懂的,知道手中若不握有強兵的話,背水一戰的確很危險。
張自忠當初過襄河,前三次都有第五十九軍保駕護航,到第四次,前面是川軍,身邊是魯軍,戰鬥力都大大遜色於第五十九軍,這也是他戰死南瓜店的重要原因。
能夠擋住日軍十二次侵佔,使衛立煌對中條山守軍頗為自信,不過他長駐洛陽,很少像張自忠那樣親自過河,對前線的實情已然非常生疏。
此一時彼一時,1941年的中條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