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2.培養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困難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學。

居里夫人是我們全世界女性的驕傲。她那種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著實令人折服。她曾經說過:“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困難和挫折,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無論什麼人,只要他沒有嘗過飢與渴的滋味,他就永遠也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一個孩子,如果他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歷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麼叫幸福。

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培養承受苦難和不屈服於挫折的能力,對今天的孩子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話題中,挫折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讓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堅強的意志,學會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養他們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復能力,從而使他們不僅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他們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這是人生的無價之寶。

我們做父母的,不願讓孩子去經歷苦難,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計充滿笑臉和鮮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無情的,也許有千百種災難在等待著一個年僅幾歲或十幾歲的孩子,畏懼這些災難的人,永遠不會有幸福。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一帆風順長大的孩子,很難創造出生命的輝煌。

關於挫折教育,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裡,少年男子如果想擁有成年人的權利,被社會所接納,必須要透過一次優勝劣汰的近乎殘酷的考驗;大人們把這些男孩放到一個沒有人煙的、野獸經常出沒的惡劣困境中,讓他們品嚐孤獨和挫折的滋味,學會面對和戰勝各種困難。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奮力掙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證明已是個成年人,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權利。這種考驗可視為人類早期挫折教育的雛形。當然,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慘無人道。

現代社會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由於物質生活條件優越,就更加重視對下一代進行挫折教育。

日本很早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一些平民學校的老師經常帶領學生到戶外上課,讓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尋求知識和體驗生活。這種名為修學旅行的教學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其中體驗生活的內容與我們現在開展的挫折教育相仿。

近年來,日本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定期向學生供應清湯蘿蔔、粟粒煮成的“饑饉午餐”,目的是讓他們瞭解父輩的艱苦生活。學校還規定了穿短褲、短裙的日子,這一天,哪怕氣溫再低,全校學生一律都要換短褲或裙子;在學校規定的穿長衣的日子,無論天氣多熱,學生們都必須換上長衣長褲……

每天,日本都有一些有錢的人花錢讓孩子到中國來參加夏令營活動,讓孩子揹著很沉重的揹包,到草原上走一走,嚐嚐吃苦的滋味;他們有時還把孩子放在荒島上,讓孩子懂得什麼叫飢餓,讓他們學會自己生存。

有位老師對我說,不久前他們學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開展了一次活動。老師們發現: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種不怕困難、堅毅不拔的韌勁,耐受力很強,孩子發了燒,自己想辦法,不去找老師。他們的領隊說,從小家長就告訴他們,愛護身體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負責。

在韓國,家長同樣也很注重從小鍛鍊孩子的意志。他們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讓他們在冰窟窿裡呆上一陣兒再出來,讓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可是,在我們國家,挫折教育做得卻很不夠。由於父母的嬌寵,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當脆弱,一點點小的挫折或失敗就有可能釀成一樁慘禍。

一個9歲的男孩,平時在家裡很得寵,在學校是個中隊長。有一天,他向哥哥要糖吃,哥哥說,糖是留給爸爸的,沒有給他吃,這孩子一氣之下竟用紅領巾上吊自殺了。心理脆弱到了何等地步!

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太幸福了,許多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再遭受艱難困苦,能夠替孩子承受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