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到處都有,男子不必太著急;第二,“兔子不吃窩邊草”……不能找身邊的女生作物件,目標太集中;第三,“疾風知勁草”……不要聽女生灌了幾句“迷魂湯”就上當,而要經過長期的考驗;第四,“好馬不吃回頭草”……戀愛不成就算了,千萬不要強求;第五,“老牛啃嫩草”……男子年齡大一些,才能找到好的女子,不要過早地涉足戀愛。這幾名男生說:“自從有了‘五草精神’,我們的精神獲得瞭解放。”
這些大學生所總結的“五草精神”,聽起來難免偏頗,但畢竟說明一點:一些年輕人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認真地面對戀愛和選擇物件問題了。這也難免令我們汗顏:為什麼我們這些父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不早一些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呢?選擇物件,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不可迴避的、早晚要考慮的問題;作為年輕人的父母、長輩,我們要有一種責任感,給孩子們一些必要的指導,免得他們走彎路!
三、工作的選擇
如果說過去因為封建意識的束縛和“左”的思想禁錮,使那時的青年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話,那麼現在的青年人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一切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給人們提供了無數發展的機會,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任何理想都有可能實現。
對於青少年來說,指導他們正確選擇“將來幹什麼”的辦法,就是進行生動的“理想教育”。
一位教師曾在學生中搞過這樣的教育,她讓每一位同學寫一篇《我長大了做……》的作文。
一個小女孩說:“我長大了要當教師。”老師就告訴她:“老師是要面對許多學生講話的,你以後說話時就不能帶‘後來呀’、‘這個呀’一類的口頭語。而且講話的聲音要洪亮,儀表要好,手勢也要適度。以後回答問題時,請你到講臺前邊來。”
有一個粗心馬虎的女孩子說將來要當醫生。老師說:“醫生是個神聖的職業,但需要特別細心,否則會對病人造成傷害。所以,以後你不能因為馬虎而出現錯誤。”
有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說他要當警察。老師說:“好,咱們班剛發生了一件事,班裡養的幾條金魚不知讓誰給毒死了,請你把這個案子破一下吧。”結果不出兩天,這個小男孩就把案子破了,因為他本人就參與了“作案”。老師知道了真相,並沒有批評他,卻誇他了不起。他找了個好聽的說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老師,我打入了‘敵人’內部。”
這次活動搞得很有意義。孩子們立下了今後的志願,更瞭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透過努力追求,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現在,有些家長習慣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成為這個家那個家,其實孩子自己未必喜歡。家長們應該把選擇興趣的權利還給孩子,讓他們自由選擇,自由發展。
選擇,對一個孩子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盲目比淘氣要可怕得多。一個孩子如果只知道聽話,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庸庸碌碌肯定不會有什麼發展。而那些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知道怎麼去做的孩子才會有出息。
在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法:一是多出選擇題;二是多搞一些活動,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三是回答問題不要答得太滿,要給孩子留有思考的餘地。
比如,有孩子問:“你說有沒有飛碟?”你不要不假思索地告訴他“有”或者“沒有”,可以婉轉地說:“我不是自然科學家,所以回答不了這個自然之謎,這就需要你們長大以後去解開這些謎了。”一次,一個孩子打電話來問:“世界上有沒有恐龍?”當時,在報社實習的大學生肯定地回答道:“世界上沒有恐龍。”結果,那個小孩立刻反駁說:“世界上有恐龍!11個月前,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個恐龍蛋,如果它孵化出來了,怎能說不是恐龍呢?……”
從我的經歷中,我體驗到,一個人如果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工作,那他便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並自覺地以苦為樂。我從小就想當《中國少年報》的記者,做一名大家喜歡的“知心姐姐”,當我如願以償時,我便竭盡全力地工作,並以工作為自己的生命。
我最喜歡馬克思的一段名言:“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
衷心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有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