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他想找合作者的時候,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他的那些同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都是他生活的榜樣。為了誘惑他們回來,俞敏洪還帶了一大筆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心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了。後來同學們果然回來了,但是卻給了俞敏洪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大家說:“俞敏洪,我們回來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
經過在海外多年的打拼,這些海歸身上都積聚起了巨大的能量。這批從世界各地匯聚到新東方的個性桀驁不馴的人,把世界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教學方法帶進了新東方。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隻‘土鱉’帶著一群‘海龜’奮鬥”。
回憶當年,俞敏洪都記得同學們當時所說的:“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這樣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
俞敏洪說,在新東方,沒有任何人把他當領導看,沒有任何人會因為他犯了錯誤而放過他。曾經,他還笑稱自己無數次後悔把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東方來,讓自己有時候尷尬。但是,他真心地為新東方有這麼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驕傲。因為這些人的到來,他感覺自己明顯地進步了,新東方也明顯地進步了。俞敏洪說如果沒有那批同學,到今天他可能還是個目光短淺的個體戶,沒有他們,新東方到今天還可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學校。
是的,對於職場人來說,也同樣如此,人脈是成就事業的很重要的保證,成功並不僅僅是你的成績所決定的,最重要的是與社會打交道的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以及在各種混亂的人際關係中,尋找機會的能力。但是,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人脈網尚未建立,那麼就試著開啟你的同學資源吧,這也是一種能量。
雖然不以商業利益為目的,但機會來了,也不會有人排斥的。同學,也許這是一個潛在了無限能量的詞語。當然,也不要整天忙著計算別人的利用價值,這樣的功利心相當令人討厭。你佔過別人一次便宜,便再也佔不到第二次,況且別人會把你的“功利心”傳給每一個他認識的人。這樣的人脈,就難以擴大和長久。
蘭小芬是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員,她平常不喜社交,好多同事聚會及同學聚會,她都以有事為由推掉了。
後來單位搞競爭上崗,偶然的機會,她竟然競聘上了。驚喜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壓力,作為客戶經理,單位要根據她管理的VIP客戶的新增量以及存量客戶的存款量等系列指標來進行考核,也就是說客戶越多,存款越多,業績肯定就越好。
可由於蘭小芬以前生活圈子小,上任後的大半年時間,業績都是倒數第一,一個偶然的機會,小芬的辦公室來了一位客戶來辦理業務。他觀察了小芬好長時間,終於引起了小芬的注意,過了幾分鐘,兩個人終於同時認出了對方,原來他們是大學同學。
小芬的這位同學發展得很順利,自己開了個公司,正巧有一個同學會,於是就邀請小芬參加,正巧沒事,小芬就去了。那晚的聚會上,小芬受到了熱烈歡迎,知道小芬的煩惱後,同學們當即高舉酒杯,表示有困難大家要相互幫助,並且承諾把存在其他銀行的錢,都轉存到小芬那兒去。
小芬感動得說不出一句話,端著酒杯一飲而盡。從那以後,小芬的業績開始突飛猛進,短短半年裡,從倒第一變成第一,在她名下管理的VIP客戶就達幾百人,存款新增更是過億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她的同學。
不怕被拒絕,用毅力敲開大門
人生會遇到很多壁壘,如果躲避它們,你可能就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機會。
——唐駿
談到“搞關係”,得講一講“關係高手”唐駿的故事,那還是唐駿上學的時候發生的事情。當時的唐駿是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他非常想出國。但北郵的出國名額已經用完了。於是,唐駿就給北京的每個高校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剩餘的出國名額。
這樣的行為在別人看來似乎是幼稚的,因為大部分的學校出國名額都是緊張的,但是唐駿沒有放棄,他找來北京市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所有招生手冊,一頁一頁地翻看,尋找有公派出國的名額的學校。學校裡的公用電話前總是排著長隊,於是唐駿就跑到實習的半導體所裡,用那裡的電話給各個大學的研究生處打電話。
大部分的時候,他聽到的都是拒絕的回答,很多老師直接地告訴他自己學校的學生都不夠用,肯定不能向外安排名額。但唐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