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這也叫生活?忙著吃,忙著喝,還不動腦子……簡直就和豬一樣嘛!”
“這種苦日子我算是過煩了!也過夠了!再這樣過下去,我非‘秀逗’了不可!”
“要說誰還樂意這樣活著,不用多問,這傢伙準是腦袋進水了!”……
可是,依然有很多同學向“知心姐姐”訴說內心的苦悶:
“都說我們是花兒的季節,可是,我感到的卻是無盡的壓力、無盡的累!每天晚上,我都得12點以後才能上床;每天早晨,我6點鐘就要準時起床。知心姐姐,告訴你吧,我們最近已經連上一個月的學了,一天也沒歇過!我真的快要累死了!每當寫完作業的時候,我就想哭,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可望著眼前堆得滿滿的輔導資料,我知道,自己連哭的時間都沒有哇!”
這是一位女同學的來信,現在的孩子活得真累!
有位退休老人說得很風趣:“日出東海入西山,愁也一天,樂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多好的心態!我就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很聰明,一定能從這句話裡琢磨出一些東西。
既然愁眉苦臉是一天,高高興興也是一天,大家為什麼不高高興興地面對每一天呢?又何必像上足了發條的機器呢?所以我勸大家,應該輕鬆地踏著生活旋律,快樂地享受每一天。吧
打個比方,很多同學把每天寫作業看成是痛苦無比的事,總想著趕緊寫完作業好去玩;可事與願違,作業卻總也寫不完。於是,他們只好每天在痛苦中煎熬。其實,如果能換一種心情,把寫作業看成是自己樂意乾的事,安靜地坐下來,細細琢磨每道題的解法,好好體驗寫字的感覺,而不是一心惦記著做遊戲有多高興,寫作業有多苦惱,也許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同時更讓自己擁有一種成就感。
我再講一個北京女孩的故事。聽完後,或許你們的收穫還會多一點:
北京女孩郭羽潔是個非常快樂的小姑娘,外號“瘋丫頭”。面對學習和生活,她每天都是快樂無比。哪裡有她,哪裡就有笑聲。
有一次,走路不小心,她從樓梯的拐角處頭朝下栽了下去,摔得很慘,兩顆門牙都只剩下了一半。醫院診斷書上清清楚楚地寫著:“三級毀容”。
當班主任郭老師去家裡探望時,卻見她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椅子上,仰面朝天喝著什麼東西。看到老師進來,羽潔吃驚地叫了一聲“郭老師”,緊張地像變魔術似的戴上了一個卡通口罩,起身衝到郭老師面前開始傻笑。大概是傷口很疼,笑聲很快變成了捂著嘴的哼哼聲。隨後,她使勁地跺著腳,指著郭老師嗚嗚嚕嚕地說:“幹什麼呀?不許看我!”看到她那副怪模樣,郭老師也笑了。郭老師知道,羽潔永遠都是這樣,無論遇到什麼倒黴事,她都能很快找到快樂的突破口,帶著大家一起快樂起來。在郭老師的強烈要求下,羽潔終於答應摘下口罩(只一秒鐘),讓老師一睹她的“廬山真面目”。看到羽潔的整個嘴腫得老高,郭老師忍不住問:“那你怎麼吃東西呀?”這下可開啟了羽潔的話匣子,她略帶興奮地叨叨起來:“醫生說了,我只能吃流食。所以,媽媽這回得由著我的性子了,開恩批准我可以喝各種牛奶。喝的時候只能用吸管,太麻煩了。為了省力,我就仰起頭往嘴裡倒。這可好,喝得我脖子疼極了!”她邊說還邊用手揉自己的脖子。但是看她的神情,似乎根本就沒遇到什麼倒黴事,而是終於等來了一個體驗嘴腫的機會!
就是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讓郭羽潔成了一個快樂的天使,而擁有這種感受快樂的能力,也將使她一生受益。
面對生活,學會感受,這也是一種習慣。假設一個人從小在挑剔和抱怨中長大,那他就只學會了挑剔和抱怨;如果一個人從小在讚許和感激中長大,那他就有可能學會每時每刻感受生活的快樂。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兄弟,一個樂觀,另一個悲觀。他們的父親覺得,必須設法矯正。於是有一天,他把所有能買的玩具都買了下來,放進悲觀孩子的臥室裡;然後,又在車房裡堆了一大車的馬糞,送給那個樂觀的孩子。等到第二天早晨,這位父親發現,他那悲觀的兒子正坐在房間裡哭泣。“你為什麼不玩你的那些新玩具呢?”父親奇怪地問他。“我不敢,我好擔心會把它們弄壞。”孩子哽咽著說。父親搖了搖頭,無可奈何地走進了車房,卻看到他那樂觀的兒子正興高采烈地在糞堆裡玩呢。“你這是在幹什麼?”“哦,爸爸!”孩子興奮地叫道,“這太酷了!我知道,你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