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在裡面藏了一匹小馬!”

面對生活,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樂觀是快樂的根源。而保持樂觀的惟一方法,就是緊緊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樂。

面對父母——對立不如對話

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

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你也夢想過改變世界嗎?那麼從現在開始,你試著改變你自己,奇蹟就會發生。

很多同學進入青春期後,和爸爸媽媽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向我求救。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發生衝突,就像舌頭和牙碰撞一樣,很正常。你們和父母同進一家門,同吃一鍋飯,難免會磕磕碰碰。

衝突和矛盾發生了怎麼辦?誰包容誰?誰讓著誰?誰改變誰?

小時候,父母常常包容你,讓著你。現在你長大了,父母變老了,你該包容他們了。

我的智囊團有個小成員——17歲的女中學生瞿斐。她酷愛思考,酷愛學習,是廣州市優秀的學生幹部。在化解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上,是個“武林”高手,曾幫我出過許多好主意。她的“武功”秘訣就是: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只要“忍著不說”,從改變自己開始,就會陰轉睛。這是她多年來和父親切磋“武藝”的精華。

我讓瞿斐幫我支支招,怎樣和父母化解矛盾。她很熱心地寄來她的心得——她寫給表弟的一封信。你看看,能不能幫你解決點問題。

表弟:

今天看到你和你媽在餐桌上為了一件小事指責對方,我真是覺得很心痛。都是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家人,卻好像把對方視為避之不及的瘟神。在這個過程中,我知道你已經從你的角度做得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能不能聽聽表姐的想法呢?

前年,我和我爸一起去香港,中間因為要參加一個活動,需要穿比較正式的衣服,就和我爸一起去買衣服。

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在一間世界名裝店挑中一套,到付錢的時候,我爸開始和店員討價還價。我當時一下子覺得很沒面子——我爸在這樣的一間店裡像在菜市場似的和店員為價錢爭起來,很“不懂事”。同時,我把這種不爽反應在臉上,幫著店員說我爸:“這個價錢全球都一樣,是公司規定的。”我爸火了,把我帶離那家店,站在店門口的臺階上說我,那一整天,我和我爸的關係都很僵。

事後,我進行了反思。其實事情完全可以不變得那麼僵,我也完全可以不受我爸的訓,原因主要在於我讓我爸沒了面子。人都要面子,特別在外人面前被自家人傷了面子,一般人都受不了。在傷了面子以後,大部分人會很自然地為自己辯護,會找很多理由來證明傷了他面子的那個人是錯誤的。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我不服氣,我爸也不服氣,傷了我的感情,更傷了我爸的感情。

……

今天在餐桌上,你在大家面前指責你媽,我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前年的那個場景。我知道當你看你媽不順眼的時候你就會說你媽。但是你媽並沒有同意你的意見,反過來,她開始說你的毛病:亂花錢、不愛乾淨、成績不好……你們就這樣吵起來了,越說越多,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在香港買衣服的事情後,我明白每當我因為父母說的做的而感到不爽時,我想要的並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是真的想讓父母聽取我的想法,和我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大家一起改進。

所以,當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在當時忍著不說,因為當時說很有可能就是一種發作、一種責備。而是選擇在事後心平氣和,在肯定我父母所做的一切的同時,和父母商量用另一種方法做同樣一件事會不會更好。

表弟,相信我,在關鍵時候忍住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