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不見得會跟田拍坤一樣。

有的人,簡單粗暴的把工廠低價收購之後,打著開源節流,提高效益的名號,大肆削減人員,安插親信,將企業變成完完全全的私產,這是呂文所沒有想到的。

7月3號,濱海針織一廠四十二名工人聯名上訪,控訴工廠改革過程中,資產被大大低估,隨意安排人員下崗的問題”

7月4號,濱海化工二廠的工人同樣聯名上訪,,

自此開始,一連一個星期,濱海市許多規模不大的國有企業的工人上訪活動此起彼伏。一時間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忙的腳不點地,往往是摁下了葫蘆起了瓢。著實苦不堪言。

而媒體也在就此事進行不間斷地報道,有的歌頌改革就應如此,推翻原有陳舊的。呆板的體系,引入工人內的競爭機制,提高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雖然有些人不滿,卻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也有的媒體對此事持另外的一種看法,認為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下崗工人再就業的問題,將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也有媒體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政府都會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覆。

當然,沒有人會說改革不好,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即便是稍有微詞的,也是從過程中隱晦地指出,卻沒有人會對結果下定論,畢竟,片面的結果都沒有完全呈現出來。更不用說全域性了。也沒有人敢對這個全國性的政策提出質疑。

呂文看到了這種情況以後,也是倍感糾結。只是這種情況雖然存在,但改革的程序並沒有受到影響。畢竟工人的力量在那些商人看來是微不足道,毫無影響力的。呂文卻也只能用“改革的陣痛”來解釋了。

這種陣痛,在韓俊看來雖然也有些鬱悶,但他卻改變不了什麼,這是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