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網:www。ūмDтхт。сοм系。在雍正剷除異己,尤其是他們共同的手足這件事情上,他究竟持何種態度?是助紂為虐?還是盡力保護?拋開為世人所斥責的手足相殘、禍起蕭牆的倫理道德因素,雍正的所做所為有他的合理性,歷朝歷代殘酷的政治鬥爭何嘗給人性天倫留下一點空間?胤祥做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焉能不懂其中的道理?但他有的不是一副沒有絲毫人情味的鐵石心腸,在他的心中,依然有著手足相親、血脈相連的情誼。我們可以從現存的史料分析一下:胤禵的性命最終得以保全,縱然有雍正顧及畢竟一奶同胞的原因,但很可能也與胤祥的暗中保護有關。年齡排行的接近,十年相伴的同窗共讀,他都不會置弟弟於生死邊緣而不顧。這從《永憲錄》所記載,在胤祥死後,雍正降旨矜恤胤禵中可以獲得某些資訊。至少,胤禵在雍正朝後期的處境沒有進一步惡化。還有他的十二哥胤祹,這個雖未淪落至胤禩、胤禟一樣悲慘境地,卻也一再地被雍正排斥打擊——從雍正初年的郡王一路被降為了鎮國公。但在胤祥死後的第五天,在雍正晉封二十一弟胤禧為貝勒的諭旨的最後附帶了一句:公胤祹仍封郡王。胤禧在雍正八年三月才被封為貝子,雍正在這道諭旨中明確說明了這麼快再次加封他的原因:是胤祥誇獎胤禧好學向上。原來他是博得了胤祥的好感,所以雍正將自己對胤祥的思念之情轉移到這個弟弟的身上了。那麼有沒有可能是胤祥在生前多次為胤祹說情,才讓雍正在這種萬分悲痛的時刻想到也應為胤祹恢復爵位?這樣的可能性似乎頗大。

怡親王允祥身上的第三謎就是他的爵位承襲之謎。雍正帝將怡親王的爵位封為了鐵帽子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世襲罔替”)。在清朝的歷史上,這是大大地破了先例,因為除了開國的八大親王如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禮親王代善等等,他們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封為鐵帽子王外,其他王公大臣,包括皇子皇孫的爵位都是實行降襲制度的。雍正將胤祥的爵位封為鐵帽子王,既是因為手足情深,也是為獎賞他的政績卓著,當然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在胤祥死後怡親王爵位的承襲。胤祥本有九子,但多數夭折,最後僅存四子。其中長子弘昌是庶出且行為不端,後被允祥圈禁在家中失去了承襲的資格。其他三子均為嫡子,但身為嫡長子的三子弘暾在剛剛成年時早逝。其餘兩名嫡子為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曉。胤祥去世之時,弘晈早已成年並娶妻生子,而弘曉尚在垂髫之齡,年僅八歲。在胤祥死後,本應由年長的弘晈承爵,雍正帝偏偏選了年幼的弘曉。應該說,胤祥去世後,除了要薄葬的遺言雍正沒有遵守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尊重他生前的意願的,包括陵址地點的選擇。那麼,很有可能選擇弘曉也是胤祥生前的意思。

這就很值得回味了,為什麼胤祥要選擇年幼的弘曉,難道是出於偏愛?也有這種可能。胤祥深受雍正信任倚重,在生前已經權傾一時,所以被一些史學家稱為“站著的雍正”。朝鮮的使者甚至說,他們更怕怡親王,而不是嚴厲地雍正。即使在他的身後,雍正也把對他的深情轉移到了他的家人身上,照顧得無微不至,給予了至高無上的待遇。那麼,這就有可能造成有一些人為了討好雍正而去巴結胤祥和他的家人。做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胤祥自然懂得如何應對處理。可是,年輕的弘晈遠沒有他父親那樣的政治頭腦,一旦襲爵很有可能被某些別有用心之徒利用,從而形成一個集團,而對皇帝的中央集權造成威脅。這既會為自身招來殺身之禍,也會嚴重影響到雍正帝的政權。這從在乾隆朝弘晈不明智地捲入了皇族之間的鬥爭,而受到乾隆的嚴厲懲罰可以得到一些佐證。而選擇年幼的弘曉,即使一些人再別有用心,這樣一個孩子還在上學讀書的年齡,又能做成什麼呢?由此可見胤祥的心思縝密、深謀遠慮,也能瞭解到他在生命的最後依然在為他的皇帝四哥殫精竭慮。

十三爺胤祥的身上還有一謎,那就是如何使他的皇兄雍正對他深信不疑,言聽計從?固然二人的感情深厚,在胤祥死後,雍正寫給他的祭文中曾有這樣的描寫:“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康熙)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賢弟克盡恭兄之道,朕兄深篤友弟之情,天倫之樂宛如昨日之事也……”足見二人手足情深,所以在胤祥去世三年之後,雍正仍然“思念纏綿,與時俱積”。然而,雍正生性多疑,其所任用之人,很難長久地得到他的信任。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曾有這樣的描寫:在雍正登基之初,鄔先生曾告誡胤祥,雍正為人猜忌多疑,所以他讓胤祥要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