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幼時國家初建,百業待舉,雖已天下一統,卻也時有叛亂。打天下的事情他只遇上了個尾子,不及立下甚大功,平叛卻叫他趕了個正著。雖不是開國天子,倒也有那麼一絲氣度。天下實是在他手上安定下來的,又獎勵生產,安撫萬民,創了一番盛世。這般天子常有個通病:好任性。

他們任性也任性得有個明君模樣兒:國家大事上從不鬧大糊塗,宮廷內於女色上頭偏不講究,最可怪乃是好好清白女人不要,哪個矯情作么、撒嬌弄痴、胡攪蠻纏、來歷不明、出身不正,總是哪樣女人不好碰,便喜歡碰哪個。弄得人目瞪口呆,只因他外面明白,連讀書人都不好宣揚他這個陰私,只在史書上略記幾句罷了。

慈宮亦是功臣女,初時還鬧一兩回,她鬧一回,先帝哄一再,再鬧,先帝索性不理她了。終鬧到寵妃幾與皇后並坐,大臣們聽聞了,實忍不下去了,為著禮法,狠諫一回。先帝方收斂了些兒,卻不是不親近女色了,只是寵愛也稍有個度,不叫人說嘴而已。

慈宮見了許多,便知,從來這男子聖明與否,與他對妻子好不好,沒個絲毫關係。只要國治得好,便是個好人,管他是不是冷落糟糠妻、麒麟兒,偏寵那妖嬈小妖精,小妖精一哭,便道是結髮妻虐待於她,一誣,便信了妻子是惡人。縱如此,只消他將這國治得好了,這些便都是“小節”。朝臣們也不好太多個嘴,只在禮法之下胡亂諫上一諫,縱說了,先帝也好將他們糊弄過去。

那時節,慈宮兒子因是嫡子,又做太子,慈宮便常以前漢竇太后自喻,縱是目不能視,只消兒子立得住,餘者也不足為懼。如此,她便強忍下這口氣來,端的是賢良隱忍,反有個賢后之名。

每每勸自己:好歹有個兒子,正宮嫡子,將來做官家。只要熬過這一節,日後自然光明。那時候的她,真個是規行矩步,步步為營,真個慈和大度、賢良淑德,內外交口稱讚,皆敬她母儀天下之風度。原以為總有苦盡甘來的一日,哪料獨生的兒子十二歲上一場病就去了!眼瞅開始議婚了都!一剎間,看著後宮來來往往的妖嬈婦人,看著她們嬌笑著逗弄兒女,慈宮忽爾明白呂太后之恨。

可她終不敢去做呂太后。不得已,揀後宮個軟弱皇子,冠以仁德善納諫之名,扶了今上上位。因她名聲又好,不行差踏錯,孃家又是開國功臣之家。後宮也實有兩個鬧得不像話的宮妃,她們的兒子自受其母牽連。朝臣也叫先帝這樣弄得有些兒累了,終叫慈宮如願。

然獨子早亡,明明做到太子了,卻在離御座一步之遙跌死了,終不得登臨,這便成了慈宮心魔。必要叫與自己有絲血緣的人做一回官家,她心氣才平。且官家彼時雖有妃,卻無子。成婚六載,無嫡子降生,慈宮這才做主將侄女與他做了東宮良娣,次年便生了後來的齊王——彼時齊王真是眾望所歸。不幸齊王生不久,王氏便生出嫡子來。此後便是一通混鬧,兩敗俱傷。

慈宮也越陷越深,一頭紮了進去,不曾冷靜下來。昔年為妃妾所迫之辱、喪子之慟,她總不願回憶。

今番諸般盤算落空,齊王、魯王皆遭滅門,儲君又非她所喜,太子妃出手狠辣,陳氏又遭創,慈宮方忍不住去想那前事。真個是舒心日子過得久了,有些兒肆無忌憚了。慈宮打了個寒噤,若換了先帝,遇上今日之事……

算來,扶今上登基,實是她此生做得最對的一件事了。又有些兒懊悔,不該鬼迷心竅,淑妃入宮也便罷了,次後實不該將遠房侄女兒弄來做這個皇后。更不該在太子薨後,鬧出這許多事來。她原先能這般穩,便是有禮法做倚仗,有朝臣輿論相護。眼下,這些恐怕都離她而去了,朝臣裡先前有多贊她,此時便要多厭她了。最可憂者,官家似也有不滿,與東宮也生隙了。

慈宮冷靜了下來。再難,還有以前難麼?慈宮靜思,究竟還有無旁路可走。眼下,真如當年一般,不可急躁,越急,越亂,越好出錯。慈宮默想前事,心中一動:確是不該動的。譬如眼下之事,她不動,所受非議便小。皇后動了,外間便有說:“尋常人家略有些善心的婆婆且不會做下這等事體來哩,正新婚哩。”朝臣也覺皇后此事做得欠妥,更有一等人,言道太子冊封之禮未成,一理爆出有甚失德之舉,則冊封禮也不須辦了。

慈宮愈悔:當初不該將這皇后弄過來的!若彼時繼後另有他人,叫那人與東宮互鬥去,自家正好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時,齊王揀個便宜。思及此,慈宮恨恨捶床。眼下她縱袖手,大事全由皇后擔了,她也不免要受一二牽連,誰個叫皇后也姓個陳呢?

思前想後,慈宮眼前卻擺著兩條路:要麼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