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實在是想不明白:究竟,她在哪個環節出了錯?
少年時,教導她的顧望先生曾說:人在挫折面前,應該要學會忍耐和等待。偏她只能忍耐,卻無法等待!她或許有無窮無盡的光陰,可遠在晉國的親人卻不一定能捱得!還要多久,她才可以回去?終此一生,她還能回得去嗎?
她撫著左腕上的玉蝶,再摸出那支結成如意同心結的髮束,不禁潸然淚下。絕望的心情,猶勝被蒙政判打鞭刑的那一刻!
還有什麼辦法?她還能有什麼辦法?
接下來的日子,嬴湄飯食大減,比平常更顯沉默憔悴。王麼麼和蒙娟有心安慰她,卻因不知根源,安慰的言辭總落不到心裡。本來,嬴湄也是願意敞開心扉的,可她發現,王麼麼的態度雖然比之前好了許多,然在體貼關懷下,似乎暗藏更多戒心。顯然,這是除夕夜受驚的結果。如是在從前,嬴湄肯定要盡力消除誤會,多添同盟軍;可現下,她有心無力,只好聽之任之。倒是蒙娟意外的主動親近她,常默默的跟在她身後,雖不言不語,可那雙美麗得叫人忍不住屏息的眸子,滿是無法言喻的同情。
依嬴湄的性格,她是絕不接受別人憐憫的,但是看著蒙娟純淨的眼眸,她心軟了。這女娃,雖註定了一輩子啞然無聲,卻極是善解人意,也是這咸陽宮裡,唯一對她毫無保留的人。她卻總想著如何返鄉,倒忽略了這個孩子一定比她更寂寥,更渴望別人親近!
痛定思痛,嬴湄斂起悲傷,以野草般頑強的姿態,重新審視她的生活。她開始正常飲食,並且向蒙娟學習手語。她本聰明,加之用心,很快就將手語使得熟溜;之後,她與蒙娟的交流便流利多了,也由此知道了許多王麼麼不願說的秦宮密聞。
蒙娟的母親是先帝蒙鍁生前頗為寵愛的妃子,姓虞,因美豔無雙,能歌善舞,故被冊封為“美人”。在蒙政之前,蒙鍁還有二子,其中之一便是蒙娟的親兄蒙植。當時,蒙鍁尚未冊立太子,三子之中,呼聲最高者,首推蒙植。那時的蒙植,不但深得父親的信任,就是在朝在野,聲望亦高,許多官員都主動與之親近。
五年前,蒙植奉皇命巡查邊情,他才出咸陽城,後宮即刻有人舉報,其母虞美人以巫蠱術詛咒先帝,以助兒子早登皇位。蒙鍁不信,命當時任掖庭獄丞的木子美徹查此事。誰想,木子美果真在虞美人的宮室翻出三個插滿銀針的小木人,分別刻著蒙鍁、蒙政及另一皇子蒙丕的生辰八字。蒙鍁甚為震怒,根本不聽虞美人的解釋,即刻將她打入冷宮。蒙植聞聽母親受罪,急忙返回咸陽。隨後馬上有人飛報蒙鍁,說皇子蒙植密謀造反。蒙鍁派廷尉署核實,廷尉署迅速找到蒙植聯絡京都軍的證據。
蒙鍁又是傷心,又是失望,遂一病不起。病中,他老淚縱橫,親口對蒙娟說,他願意原諒蒙植少年衝動,甚至認為這個心愛的兒子有可能是被居心叵測者利用。然朝中大臣陸續上書呈遞各種證據,證明蒙植早就懷有二心,暗地籠絡文臣武將,實是罪無可恕!更兼蒙鍁的第一愛將,也就是蒙政的親姨父顧嶽,特從邊境趕回,一夕夜談,直至天明。次日,蒙鍁蒼老憔悴,在病榻上硃筆一揮,淚斬愛子。聽聞訊息,虞美人哭得肝腸寸斷,意欲求見蒙鍁;可憐落毛的鳳凰不如雞,誰也不肯為她傳話。最後,虞美人得知兒子已死的確鑿訊息,便也在冷宮內上吊自殺。
兩年後,經多方營謀,蒙政在姨父及丞相柳勤的幫助下,順利擊敗皇兄蒙丕,被冊封為秦國太子。自那時起,蒙娟淪落廢苑,直到三年後蒙鍁病逝前際,她才有機會重見父親。當時,朝中重臣及宗室匯聚寢殿,蒙鍁拼著最後一口氣,命木子美宣佈昭書:傳位蒙政,然秦軍三分;一分在汝陽王蒙斌之手,一歸皇子蒙丕統率,餘者由顧嶽統領戍邊。
聽到這裡,嬴湄倒吸一口氣,這才明白她初入冷宮時,那些押解她的宦者宮女為何不敢入內。也好,若不如此,蒙娟又怎會愛屋及烏,將一腔思母之情全都給了她!想到此處,她對蒙娟的憐惜更深一份,輕輕將她單薄的身子摟在懷裡。那一刻,她眉目動,心眼活,甚至激動得有點發抖。
蒙政,你也是雙手沾血,才得了這皇位!怕則怕,你母子挖空心思,到頭來那帝位也坐不穩!你可以一次一次的毀掉我的希望,可你未必有我這樣的運氣!機會,我還是有——哪怕它稍縱即逝,我也一定要抓住它!
因了這點微薄的希望,嬴湄便像那春風吹又生的野草,隨著陽春三月的降臨,她的臉上又綻放出笑容。
這一日,是三月三上祀節。按民間習俗,該到河邊沐浴祈福,偏廢苑內的三人戴罪於身,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