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地機會。不能錯過。遂站起身來跪在桌前出聲道:“皇上此番新政臣有一策獻與皇上想來此計定能促進新政地施行並降低新政施行其間地阻力。”
朱允一聽。忙說道:“哦?愛卿有何計謀且詳細說來!”
齊泰直直身子。繼續說道:“皇上;太祖洪武皇帝所立之嚴政及藩王之制;在洪武年間確乃治國良策;實使大明內無盜賊之亂外無邊防之患。然如今立國日久;人心思穩;太平初現。再延用舊制恐為不妥。皇上今初登大寶;理應順應民意。廢舊制而立新制。推仁政而棄嚴政。崇皇權而削王權。臣下以為新政推行之難。難在削藩。因此新政推行之初。實不應過早觸及藩制。皇上可先行仁政;善予於民。待仁政推行以後;天下百姓富裕。四海歸心。此時再漸行削藩之事;定能事半而功倍。”
朱允聽完緊皺著地眉頭才微微舒展開來。雖然還不能達到我想要地。但以目前狀況來看。算是可行方法。拍案笑道:“好!先仁政後撤潘!卿家此計甚好!朕明日即佈告天下;推行仁政;卿家二人當為仁政推行樹立榜樣。”
二人慌忙跪下拜倒:“是;皇上!”
黃子澄見朱允對齊泰之言甚為高興,思索一番,他知道朱允最想要地最終目的…………除去朱棣。
連日來,朱棣頻頻質問允皇后地下落,是死、是活?要是死了,葬於何處?要是沒死,能否見上一面?等等此類追問,語氣帶著殺氣。而朱允早已經對他殺靈兒之事狠之入骨,狠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作風,現在人都已經死了,連屍首都不放過,心裡暗暗偷笑,你找吧!就是讓你把整個大明翻過來,你也不會找到她地,我也不會再讓你傷害靈兒,就算是屍首也不可以。
黃子澄上前接著說道:“皇上!臣對削藩一事也有一計,請皇上明鑑!”
朱允一聽,高興了。“哦?愛卿請說!”
“是;皇上!眾藩當中,以權勢論,燕王為最。臣以為削藩之時應先削弱小之周、齊、代諸王,剪其羽翼。待時機成熟之時再削燕王;如此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想來削藩一事定然不難。”
朱允聽完哈哈大笑:“好愛卿之言實乃良策;待新政推行以後;朕當按愛卿之言進行!來;兩位愛卿請起,坐下陪朕用膳!”心情大好得沒話說。
“謝皇上!”兩人站起身來小心弈弈地坐下陪朱允用膳完畢;後一同向朱允告退出宮去了。幾日後,建文帝在朝堂之上正式下詔實行新政,歸結起來共有五點:
一;結束明太祖朱元璋尚武的政風,將六部尚書升為正一品(洪武年間為正二品);大力加強文官在國家政事中地作用。
二;大開科舉考試,下詔要求薦舉優通文學之士,授之官職。
三;寬刑省獄;廢除剛猛治國,亂世用重典,法外用刑的制度。
四;平反冤獄;為洪武時期的一些冤假錯案翻案;一批無辜的官吏得以恢復自由,被髮配遠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鄉。
五;減輕賦稅;減輕田賦明顯重於其他地方的江浙地區的賦稅。(這是當年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區的縉紳當年依附張士誠而採取的懲治措施。)
數月後;同樣是在御花園內的某處亭子裡;一箇中年人身穿紅色官袍跪在朱允面前;面帶笑容;對朱允說道:“啟稟皇上;新政得到朝中大臣;天下百姓的全力支援;如今天下歸心;皇上英明神武;實乃百姓之福!”正是太學東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
座上朱允亦面露笑容;道“此非朕一人之功;愛卿與齊泰均為有功之人;待明日早朝朕當為爾等加官進爵。”
黃子澄叩頭謝道:“謝主隆恩!”說到這裡;朱允突然又面露愁容,道:“如今新政推行順利;不日將對藩王進行裁撤。然而朕與之終為朱家子孫;實在不忍因而宗親相殘;以致天下動盪;百姓流離,愛卿可有良策?”黃子澄明白朱允心裡擔心的是削藩過程中會有藩王造反;到時不但宗親相殘,更會危及大明江山;但黃子澄心裡更明白,此時不除眾藩,待眾藩日漸勢大,大明更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於是他舔了舔發乾的嘴唇;回答道:“皇上勿憂;臣以為眾藩雖遠離京城;但正如皇上所言,終是朱家子孫,想來定會了解皇上苦心一片,實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且兵部尚書齊泰近來苦心經營兵部,天下兵馬大半已盡歸兵部調令,縱有藩王乘機作亂,想來也必不成氣候。皇上旦請寬心!”
正文九十六章雙龍相爭B 朱允聽到黃子澄如是說,心裡稍稍有些放心。但仍有些疑慮地問道:“如今削藩日近,